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331|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 淨空法師法語 淨空法師著-112 [複製連結]

Rank: 9Rank: 9Rank: 9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9-2-2 07:31:26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    法身是理體,智身是般若,般若是無分別智,無分別即不執著;心不執著,但對於善惡看得清清楚楚。不平等不能普入,即生障礙。執著最大的是人我是非,有人我 是非,智慧絕透不出;消除人我是非,平等心即現前。一年比一年淡,一月比一月淡,就是功夫;若淡一分,一真法界即接近一分。

◎    知其理而後信是謂真信,真信之後起行,心理方面得到轉變,相信的程度就不同了。此心理境界之轉變即是悟入,能信、能解、能依教奉行即能悟入。疑是根本煩惱 之一,如認為自己是個薄地凡夫,今生沒有成佛之分,那就真正沒有希望了!因為自己不相信自己,善知識也幫不了忙。

◎    佛陀在世時有九十六種外道,容易辨別,佛門裏面的外道就很難認識。說到究竟處,心外求法就是外道,念佛如不曉得消歸自性就是外道。外魔沒有多大的力量,只 怕自己本身的魔。四魔就是五陰魔、煩惱魔、死魔、天魔四種:一為五陰魔,五陰非外來,色受想行識五陰熾盛,為眾惡之淵藪,所以才發生七苦;二為煩惱魔,根 本煩惱,迷惑事理,障蔽正道,亦屬於自己的;三為死魔,死能斷人之命根,妨礙修道,但並非外來;只有第四種魔,天魔是外邊的,他是欲界第六天主,他化自在 天的魔王,我們的修行程度不夠,他還沒有時間來打擾呢!佛法中無論修那一門均離不開明心見性,如目標不訂在明心見性上,向外馳求,仍然是外道。《楞嚴經》 說捨識用根就是指的此事,在日用平常之中,若依舊用第六意識即屬魔外。

◎    轉法輪即是說法,說法前先要觀機。要想度眾生,首先是令眾生生歡喜心,眾生才願意接近;同時還要調伏眾生的煩惱,煩惱重的聽經也聽不進去。隨眾生之心,悉 令開悟,縱能小悟亦得利益,集小悟為大悟,小悟是大悟的基礎,所以經云:「能令一切眾生歡喜,調伏一切眾生煩惱,能照一切眾生心行,善了一切眾生根性,能 以威力普轉法輪,隨眾生心,悉令開悟。」

◎    《金剛經》是大乘經,有菩薩種性的人來聽方能領會,否則一聽便有茫然不知所措而生恐懼之感,佛在世時即是如此;佛說法時小乘人間有聞之退席者。佛說八萬四 千法門,有人懷疑其中是否有後人偽造,應知凡已列入大藏經者,其版本均有來歷,不必疑惑。佛所說的種種法門均係對眾生之根機不同而說的,佛無定法可說。佛 法不怕懷疑,古來高僧大德也有不少人在年輕時曾經闢佛,等他對於佛學深入研究之後,方始至誠懇信,一心皈佛。佛法最怕世間有小小聰明的人,每天吃吃喝喝, 打打麻將,過其優閒的生活,對於三寶,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好像不知道世間還有佛法,這種人沒有得度的機緣,最為可憐。

◎    般若講空,一開始就講破四相。人的執著第一個是我,現在世間人誰不為己,這個破四相的道理,一聽就相信的人是多生以來所種的深厚善根,否則聽了一定疑慮重 重。般若中之真正義趣隱晦難辨,自古以來學者均怕談般若,怕說得善巧不足,令人聽了發生誤會。有專修《華嚴》的,有專修《法華》的,也有專修《楞嚴》的, 但是很少專修般若的。古來大德有的是佛菩薩應化,但多數都是單獨讚揚自己所修的法門而貶抑其他法門,此係祖師教學的苦心,所謂門庭設施,不如此不足以增強 學子們的信心。其實若是一切通達,法門何嘗有高下之分,二十五圓通,門門第一,沒有第二,可以證明。



http://www.book853.com/show.aspx ... ;id=1638&cid=59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9-7 02:07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