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232|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 淨空法師法語 淨空法師著-118 [複製連結]

Rank: 9Rank: 9Rank: 9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9-2-4 07:43:12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    凡夫執著最重的是身,身相不執著,身外之物更容易捨掉。修行須先將身外之物放下,煩惱就輕了;煩惱減輕,菩提即相對的增長。身相不執著,生死就沒有了。生死能不能了,要看能否放下。

◎    佛所說法有許多地方與普通人的見解不同,因其與一般常情未盡相合,或與一般人耳聞目見的事理不符,很難被人所接受,這是凡夫通有的現象。但現在科學對於宇 宙間之事理能以證實者尚屬有限,科學尚未到達圓滿究竟之地步,如以現在科學所達到之境界來衡量佛法,尚談之過早。佛的智慧是一切種智,必須證得一切種智, 對於宇宙人生以及萬事萬物之認識才算是正確。

◎    佛法中常說妙心,心上加個妙字,即非分別心,不是見聞覺知的第六意識心,妙心指見性,即現前一念見聞之性。凡夫對妙心的意思不大容易領會,所以佛在楞嚴會 上說十番顯見。見性何以為妙?因其覺相,同時又是真實的、不是虛妄的;身是四大假合、是虛妄的,心是受想行識、亦是妄的。談到修行,如用生滅的因修行,想 證不生滅的果是辦不到的,必須找到不生滅的本修因才行。妙心亦指大圓鏡智說,唯識學中之百法全在真心中包含著。悟了以後用八個識在十方世界度一切眾生,迷 的時候此八個識不能作主,外境作主,身被境界牽著走。見性本來是妙,不要修不要證,如說有所修有所證就麻煩了,開口便錯,動念即乖。佛法所說教人放下,即 是放下凡情妄想;如能放下,本妙即現前。

◎    唯識學是說明山河大地等一切法皆為假有,唯識之所變現,此是唯識學之主要宗旨;依此解釋,與一般人日常生活所觀感的相反,很不容易被接受,但是唯識學所說 的是真實話。我們自己的看法如何,如與經典上一樣,即是入佛知見;如不相符,即是邪知邪見。邪知見中之最重者為我執,認為身心是真我,大乘佛法要破我執。 若想在唯識學上有成就,無論解或行均須先破我執。

◎    覺悟一切萬法是假的就應當放下,放下即自在,放不下是顛倒妄想。往高深裏說,連佛的世界都是假的,覺後空空無大千,但是凡夫不到這個程度,最穩的辦法還是念佛求生西方,先免除六道輪迴之苦。

◎    集起名心,集起者在八識中最恰當的為阿賴耶識,集種子,起現行,屬第八識,若以現代話說,種子即是印象,如說留個印象,在佛法中謂之種子,此種子永遠不會 失去,藏在阿賴耶識中。種子無形象,雖無形象而能變出形象,盡虛空法界即是一個阿賴耶識,極為廣大。如何能體驗得到呢?從現行可以體驗,十法界依正莊嚴 全是阿賴耶識內種子起現行。起現行不是偶然,必須具足種種條件,自己阿賴耶識中即具十法界種子,樣樣俱全,染淨之因具足,個個人具足。在十法界中可自在受 身是佛,業力受身是凡夫。佛亦有八識而不迷謂之智,體是一,作用不一樣;佛是覺者,覺了對宇宙人生徹底明瞭,具足大悲心,造作是清淨的。│因為已破我執, 一切造作均不著相,謂之真正清淨。




http://www.book853.com/show.aspx ... ;id=1638&cid=59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9-7 02:06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