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332|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 淨空法師法語 淨空法師著-127 [複製連結]

Rank: 9Rank: 9Rank: 9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9-2-6 08:50:50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    佛的四依法說「依法不依人」,無論什麼人不管名氣多大,如其說法與經義不合,即視為魔說,不可聽信。佛有法印,法印即實相,所講的與真如實相相應即視同佛 說;如《六祖壇經》並非佛經,但依之而行若能明心見性,即等於佛說。身心清淨則不著魔,心要空寂,心中什麼都沒有才好。心中有即有住;果然無住,看一切眾 生都是佛。不住一切法並不是捨棄一切法。所謂般若,簡言之是即相離相而非捨相,果然相都沒有,無住二字即無從安立,無住變為毫無意義了。佛門中不捨一切 法,那一法都是真如本性;捨是捨念,捨分別心,捨人我眾壽四相,把心裏執著的念頭捨去即是般若。發菩提心欲廣度眾生,盡成佛道,則生生世世不能捨眾生。若 不離一切相,便畏生死流轉,退失了道心;既不捨眾生,便不能捨塵境,而一言及境,便有順有逆;若未能生無住心、離一切相,一遇逆境,必生退心。談到世間 法,各有應盡的責任;茍不盡責,又落因果,如何可離?佛法亦是法,正要依法修行,更何能離?應知所謂離,所謂不住,乃不著之謂,非謂不行其法。凡所應做 的,應盡心竭力去做,無論遇到任何艱苦,決不生勞怨之心,無論有何成績表現,決不存居功之想;若做不成功,也不必煩惱,心生憂慮。事來便應,事過便了,才 與不住相應。

◎    念佛人聽到不住一切法,覺得有一點不大合乎心意,因為念佛,心中即有阿彌陀佛,豈不是心亦住在阿彌陀佛嗎?須知大勢至菩薩的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其意義是 心中乾乾淨淨,六字洪名清清楚楚,念而無念,無念而念;不但念佛,無論什麼事都應如此。江味農居士教宗般若,行在彌陀,教理圓融;不要執著,執著是往生的 障礙。六度代表萬行,亦即代表一切法,大乘並未捨一切法,一切法不離般若。學佛善學的即應把力量放在「看破、放下」一語上,華藏世界也是虛妄相,凡所有相 皆是虛妄。六凡不能住,四聖也不能住,有住即是治產業了,有了家即不自在。善財童子參訪善知識,得法之後馬上就另外換個新境界,若是常在一處不動,就是有 所住了。

◎    經云:「願一切眾生常見賢聖,增長一切最勝善根。」佛法是清涼法,如學佛還有煩惱是學成了外道,沒有帶煩惱的菩薩,也沒有帶煩惱的羅漢。首先把利害得失之 心去掉,不要放在心裏,不向此方向走,大乘殊勝的利益得不到。賢是三賢(十住、十行、十迴向),聖是十地,心與境界冥合的時候就見到三賢,身心清淨即能增 長智慧福德,常見賢聖;到圓初住的地位,心裏已經沒有界限,才能見到賢聖。吃虧上當心中要平靜,不要起分別,吃一點小虧即念念不忘,斤斤計較,煩惱絕不會 減輕,只有日日漸增長,苦海無邊。須知因果通三世,沒有憑空而來的吃虧上當,總有其來龍去脈的道理;自己萬萬不可欠他人債,一切債務無論是金錢債或人情債 要儘速了結,因果絲毫不爽。通達佛法,明瞭因果,心裏就坦然了。《樂善錄》卷一載:「杜延喜雙目風瘡,食已即吐,口眼中常出白蟲,長寸餘,細如線,緣遶面 上,腥穢不可近,其子光福以宿業禮問曇相禪師(世傳為觀音化身),曰:﹃汝父前生行醫,常以草葉間蟲置人口中,欺之曰齒蟲;又以騾腳筋置人眼中,欺之曰眼 蟲,以此死墮蛆蟲地獄,今始得人身,故有此報。﹄蓋醫家最難,一念纔差,性命所繫,豈可更為欺誑?」看了這段故事,如再不相信因果報應,就無話可說了。

◎    經云:「願一切眾生心常信樂智行之士,與諸聖哲同止共歡。」跟聖賢人學習,應心常信樂。常恒是不間斷義,至誠懇切的相信並愛好,把自己無始劫來的習氣與知 見捨掉;佛法也要捨得乾乾淨淨,常常保持身心的空寂,心中一有東西即是障礙。老師找學生也不容易,難在找不到放下的學生,真肯放下,才是真信,信心清淨則 生實相,無師智、自然智就成就了。行解相應即是「智行之士」,此指三賢十聖大菩薩們而言,與他們一起同止共歡,豈非一大快事!這些人那裏去找?找也找不 到,但是不去找他自然會來的,常常讀誦大乘經論即是與諸菩薩同止共歡,看淨土三經如同遊極樂世界,讀《華嚴經》如同遊華藏世界,久而久之,眼所見,耳所 聞,均為諸菩薩,自然可以轉變境界。

◎    諸佛正法之總綱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諸佛共同的法印,以清淨心斷惡修善,天天做,但心裏一概不染;如愈做愈執著,煩惱愈多,是未自淨其意,與諸佛正教不相應。高級的佛法即在自淨其意,心地清淨即是佛,六根接觸六塵境界而不為六塵所染。

◎    《印光大師文鈔》有曰:「世少賢人,由於世少賢母與賢妻也。良以妻能陰相其夫,母能胎教子女,況初生數年,日在母側,親炙懿範,常承訓誨,其性情不知不覺 為之轉變,有不期然而然者。余常謂教女為齊家治國之本,又常謂治國平天下之權,女人家操得一大半,蓋此謂也。」女人相夫教子看管小孩是天賦的責任,男主 外,女主內,世間沒有賢妻良母,國家就不會出人才。可惜世人迷得太深,女子也要出來在社會上作事,夫婦兩個上班,不顧子女之教養,不為下一代設想,只圖賺 錢,使得年輕人變成太保太妹,搞得家不家、國不國,這種風氣不改,欲想社會太平,長治久安,實在很難。



http://www.book853.com/show.aspx ... ;id=1638&cid=59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9-4 16:45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