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2-5-20
- 最後登錄
- 2025-8-1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3122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10584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本帖最後由 zebron 於 2019-2-7 23:33 編輯
福音!高效食道癌篩檢面世 1分鐘搞定
記者 羅曉媛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教授梅澤及其團隊研發出首個簡易、高效的食道癌篩檢方案。
(取自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網站)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教授梅澤及其團隊研發出首個簡易、高效的食道癌篩檢方案。
(Stephen Meltzer提供)
台灣藝人安迪、裕隆集團董事長嚴凱泰,近期都先後因食道癌離世,均不到60歲。但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近期的一項突破性研究,給食道癌患者帶來佳音。病患只需吞下一顆由細繩連結的膠囊,一分鐘後,醫生將溶解的膠囊拉出,就能檢測病患食道上的相關物質,完成食道癌篩檢。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22日公布,該校腸胃病學家梅澤(Stephen Meltzer)的團隊研發出上述首個簡易高效且可負擔的食道癌篩檢方案。這個名為「EsophaCap」的篩檢方案,22日在「臨床癌症研究」(Clinical Cancer Research)期刊發表。
該方案透過一顆膠囊,檢測排列在食道的細胞是否變化,若發現「巴雷特食管症」(Barrett's esophagus)症狀,則是食道癌前兆。
梅澤解釋,病人將一顆連著細繩的膠囊吞下後一分鐘,膠囊外殼在胃中分解,露出膠囊內裡的二公分寬聚氨酯海綿(polyurethane sponge),此時醫生靠細繩拉出海綿,由於經過食道,海綿一路收集可檢測「巴雷特食管症」的基因物質,從而判斷是否出現食道癌前兆。
梅澤表示,目前的篩檢方案還可能忽視早期癌細胞,而且絕大多數的「巴雷特食管症」患者不做內視鏡檢查。
梅澤指出,過去醫學界缺乏工具收集足夠基因物質確診食道癌,而「早發現」對治療食道癌至關重要;EsophaCap提供了解決方案,且能發展成全球適用的簡單、便宜的食道癌篩檢法。
食道癌每年造成全球40多萬人喪生,但目前仍沒有高效、可靠的篩檢方案,等症狀明顯時,往往已錯過最佳治療時機;美國在2016年有近1萬7000名新確診病例,約1萬6000人因食道癌死亡,數字近年不斷上升。目前的食道癌篩檢主要藉內視鏡或活組織,但結果不準確、價格昂貴,醫學界人士認為,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上述研究是一大突破。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腸胃病學家梅澤研發出首個簡易高效且可負擔的食道癌篩檢方案,圖為膠囊吞入胃中,即釋出直徑約2公分的海綿球。
(取自約翰霍普金斯大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