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288|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 淨空法師法語 淨空法師著-151 [複製連結]

Rank: 9Rank: 9Rank: 9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9-2-12 07:36:36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    《楞嚴經》云:「云何汝等,遺失本妙,圓妙明心,寶明妙性,認悟中迷。」六塵緣影之心是個妄心,蓋覆了真心,認物為己。色受想行識均是物,能現的是自己, 所現的是物,大圓鏡智是自己,其所現的相是物。所以佛說要一切放下,才能顯現出真心來。雖無遺失,而不能起作用,亦即等於遺失,並非真正的遺失。「本 妙」,本來是的,清淨心本來是清淨的,修的是去妄想。「圓妙」是從用上講的,言其作用,亦即常言說的寂而常照。圓有照的意思,只要真心現前,即起感應道 交;感應沒有動念頭,愈往上情愈薄,佛完全沒有情,菩薩為覺有情,而其情不起作用,求佛菩薩只要心在道上,自然得到佛菩薩的加被。「寶明妙性」,寶之體放 光明,其體是堅固的,從體上講的是照而常寂的相,如如不動,決不動感情,不起分別。心淨,境界就清淨,心與性分開講,是從體用上分別:心是妙而起的,如大 圓鏡智之光明,從用上說的;從體上講即寶明妙性,清淨寂滅即佛所證的大涅槃相。佛行住坐臥均在大涅槃中,說空容易了解,入定數十天者是小乘定,大乘是活的 定,佛示現成佛之後,四十九年說法沒有一天休息,而時在定中。「認悟中迷」,本性的體用,認物中之迷,認為四大是自身,六塵緣影是真性,本悟心中妄認迷 情。迷悟均在一心之中,心本來迷悟都談不上,因為眾生迷,所以說佛是悟,真正的悟,是迷悟兩邊都放下,才見到了性,佛說是不得已而說,使我們開悟的。

◎    佛在《金剛經》上說:「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復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後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無量百千萬億 劫,以身布施,若復有人,聞此經典,信心不逆,其福勝彼,何況書寫,受持讀誦,為人解說。」這是說明破四相的菩薩,對於本經初發決定,依經起行之信心,比 以恒沙身命布施的功德還大,因為這種心是稱性的,聞得此經,深信非依之而行不可,便發起如法修行之大心,是為信心不逆。此心一發,其福即超越長劫布施無數 生命之菩薩;此福指下文荷擔如來,當得菩提,果報不可思議言。發菩提心便是《金剛經》所說的信心清淨,信成就者所發決定心,攝有三心:直心、深心、大悲 心。一切時一切處提起「我要生清淨心,心決不攀外緣」,是大乘菩薩入門的第一步,否則大乘佛法連邊都摸不到。什麼樣的境界不攪亂我的清淨心?任何人與事, 連佛法均不執著。但一切法與清淨心決無妨礙,心如太虛空,如如不動,一切萬相任其來去,任其生滅。為什麼被境界所染?就是因為第六意識心起作用。一切境 界,了了分明,而都不掛在心上,善亦不取,惡亦不排斥,因為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相信自己決定作得到,謂之信心清淨。深心是好德好善,樂集一切諸善行;被 人無故辱罵而欣然接受,謂之樂集一切諸善行。瞋恨之火真可怕,瞋火是由心裏發出來的,不發脾氣,不生瞋恨心謂之深心,可以把善根福德真正保持住。今後凡與 人來往,先存利益眾生之心;如在在處處口不擇言,遇境界隨其轉,仍是在佛門之外。決定相信自己可以利益眾生,廣修六度,普度有情而不著相,為大悲心。這三 種心合起來就是發菩提心,即與佛之心相同。

◎    經云:「晦昧為空,空晦暗中,結暗為色。」本來在圓妙心性中,性體上沒有迷悟,亦沒有身心之相,《大乘起信論》中說,一念不覺而有無明,無明一起,把本來 圓妙的心性(即般若經所講的第一義空)變為無知無明冥頑晦昧的虛空,即從真起妄,無明的體是暗的。「晦昧為空」,晦是不明,昧是無知。「空晦暗中」,把智 慧光明轉變為情識,變了質,起的作用通常稱之為見分,轉本有之智光為能見之妄見。色法的來源即是「結暗為色」,色再變化,變為四大之色。

◎    經云:「色雜妄想,想相為身。」自己的身,即色法中雜著有妄想(受想行識),身體一半是物質,一半是精神│妄想,既有色身一定有妄想,色是假的,想是妄心,相是妄色,色心和合,五蘊具備。此說明妄認四大五蘊為自己的自身相。

◎    經云:「聚緣內搖,趣外奔逸,昏擾擾相,以為心性。」妄認緣塵分別為自心相。聚緣的功能說的是第七識;「趣外奔逸,昏擾擾相」指的是第六識。聚緣之緣指第 七識執第八識之見分認為是我相,聚是聚集,恒審思量我相隨,俗稱為靈魂,藏在五臟六腑之內;佛法則不說靈魂,指的是習氣,即我執的習氣,此習氣變為命根, 入生死。我執是徹底虛妄的,完全是錯誤,無始以來即堅固的執著,一切眾生未能解脫,輪轉六道,即吃了這個虧。「內搖」,內指根身,外有環境,妄想引起分 別,即動搖了感情,外面環境引,「趣外奔逸」,眼見色即為色塵所轉,耳聞聲即為聲塵所轉,隨六塵境界起變化,此專指六識而言。「昏擾擾相」是總結。聚緣 迷執故昏,內搖外奔故擾,誤認此昏擾者以為靈用,而妄稱心性。真學佛之人必須把得失之心去掉,一切順逆均是自己阿賴耶識種子起的現行;世人不察,以為這種 現象是自己的真心。八個識彼此關係:第七識在內為第八識所轉,前五識為外塵所轉,第六識在當中,內外都轉,故第六識如不與前五識起作用,謂之獨頭意識。恒 審思量,阿賴耶只是恒,無我執、無法執。第七識不間斷,有恒有審;第六識有審而間斷,前五識非恒非審。

◎    經云:「一迷為心,決定惑為色身之內。」認為心在身體裏面,這是顛倒。若人識得心,大地無寸土;迷了則生生世世流轉生死。真心是廣大無邊,即在現前,可惜 我們不認識,身心是四大五蘊,不但身心是真心變現出來的,一切山河大地一切眾生全是我們心變現出來的。夢中亦有山河大地人物,醒來什麼都沒有了,假如在夢 中知道是作夢,一切苦樂都沒有了!佛法一學即得受用,真正明白生死就了啦,三業的造作也清淨自在了!學佛的人如不懂得心包太虛,即是外道。




http://www.book853.com/show.aspx ... ;id=1638&cid=59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9-4 14:43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