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4-5-11
- 最後登錄
- 2024-12-18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622
- 閱讀權限
- 90
- 文章
- 1049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 捨識用根,談何容易?若能做到即是圓初住菩薩,此係頓超,乃多生多劫修行之結果,不是普通凡夫所能做到的;如果不能,應先從理論上虛心求之。自古以來,諸 大祖師開示說學佛最重要的就是離開名聞利養,這是基礎,就學這一項就成了,心裏頭如還有一絲毫放不下,即有障礙。意識心就是分別心,是徹底虛妄的,妄心是 六道輪迴的主宰,幾時沒有分別就超越了。不分別即入一真法界,一分別即入十法界。任何事情,逆來順受,隨緣消舊業,不與人爭,爭則消不了業;什麼境界都不 起分別,心中保持平靜,不起波浪,就是已經還清宿債。
◎ 道理不了解如何能修,譬如走路須先認識路,經的意思要圓解、要深解,否則障礙重重。修行必須先求開智慧,開啟本性裏面的般若智慧,這種智慧不是外來的;本 性中的智慧透不出來,研究經典,不過僅僅了解佛及祖師的教義而已,並沒有辦法開悟。若是我們自己所悟出的道理與佛經一樣,才算是開悟。佛菩薩與六道凡夫在 行持方面沒有兩樣,不過佛菩薩離即同時,此即《楞嚴經》上所說「妙修行路」。
◎ 大陀羅尼:陀羅尼是梵語,謂總持,總一切法,持無量義,即綱領之義;修行要抓著綱領。加上一個「大」字,即《華嚴經》所說的一真法界。《楞嚴經》所修的綱 領是三科七大,三科是五陰、十二處、十八界,七大是地水火風空見識,代表修行的人有二十五位尊者。何以說三科七大即陀羅尼呢?平常很少討論到此問題。三科 七大即宇宙間萬法的綱領,相的本體原來就是真覺妙心,三科七大即如來藏妙真如義。
◎ 學佛的人個個都想得到三昧,如何能夠得到?《楞嚴經》中所說的大定是稱性的定,不是修來的,必須找到妙心、真心方有修行的基礎;若真找到,念佛是理一心不 亂。可見稱性起修的重要;這是大乘菩薩的境界,權小均在事相上著眼,被視為盲修瞎練。凡夫固然不如二乘人,但是凡夫由明心見性的路子走,一開始就比二乘人 高。二十五圓通每位尊者均能得到楞嚴大定,修因不同而證果則同,修三昧並不限定於二十五種,每種裏面又包括無量無邊的法門。六根接觸六塵,心不隨境轉即是 佛菩薩。
◎ 奢摩他即止,至靜義;本性中之定,謂之性定,行住坐臥均在定中。從體起用即是照,照見萬相稱之為微密觀照,即是本性本具的照體。此種定即是止,微密觀照即 是觀,與一般人修定的方法不同。微與密意義很深:微是離妄絕相,不但六塵境界是虛妄的,六根亦非實在的,根塵均離謂之微;密是即相離相,佛說法四十九年講 經三百餘會,未曾說一個字,說而不說,不說而說,這就是真智現前的現象。
◎ 佛經是弟子們於佛滅後結集的,當時並無錄音機,其所記錄的經典在凡夫眼光裏看未必可靠,因此後世對於現存之大藏經不無懷疑之處。此事可以不必起疑,因為阿 難記憶力最強,一入耳根,永世不忘,有此本領才敢擔當這項重大的任務。當結集時,有五百位已證果的阿羅漢聽阿難升座演說,如發現阿難所說與佛說不符,有一 人提出異議即不能通過,採取這樣嚴謹的態度所通過的經文,應該是可以相信的。
http://www.book853.com/show.aspx ... ;id=1638&cid=5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