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5-20
- 最後登錄
- 2025-8-27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30451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0055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七、大願之核心乃第十八願。然十念必生之究竟方便,實由於彌陀究竟成就之最極方便處,正是本經中「如來定慧究暢無極」處。
今人焉能因此法之易行而鄙視之,而輕此法門乎。
八、《疏鈔》云:「但持佛名,必生彼國。則或高或下,或聖或凡,乃至或信或疑,或讚或毀,知有彼佛,便成善根。
多劫多生,俱蒙解脫。」至於當世,何人當機。則不論男女老少,富貴貧賤,上智下愚,久修初習,宿根利鈍,善惡差別。
祇要於此法門,能生實信,因信發願,從願起行。「發菩提心,一向專念」,如是之人,正是當機。
◎ 六、藏教所攝
一、凡體究經典,宜先知此經屬於何藏,說在何時,判屬何教。知此,則有助於理解全經。
二、經典能包含蘊積文義,故名為藏。有二:
(一) 三藏:(1)契經(2)律(3)論。 本經屬經藏。
(二) 二藏:(1)聲聞藏(2)菩薩藏。 本經廣演大乘,詳陳信願往生,殊勝因果,淨佛國土,依正莊嚴,彌陀無邊願海,普度眾生之道。
故為菩薩藏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