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6-2-26
- 最後登錄
- 2025-8-29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7510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3891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禪是定慧等持的心
明心,指明白菩提心
見性,指見到空性
佛法的修持,有漸修、有頓悟。禪宗著重悟後起修,禪宗的禪不同於一般所謂的禪定,它是一個頓悟自心的方法,當中有定有慧,就稱為「悟」。
什麼叫悟呢?比如師父在這裡說法,諸位在聽法,師父問:「是誰在這裡聽法?」你忽然一下了解了,就開悟了。悟了以後,就依據這念心來用功。這是什麼心?就是「覺心」,覺心時時刻刻要覺照,剛起念就得照住念頭,是善念則繼續起,是惡念馬上就要化掉。若不起念就是無念,無念當中有定有慧,要能作主。這樣日久功深,就能「明心見性」了。明心,指明白菩提心;見性,指見到空性。
假使說修禪,只有定沒有觀照的慧,那麼就是禪宗祖師所說:「死水不藏龍」。從前有個禪和子,遇到一位老太婆供養他閉關三年,到了出關那天,老太婆故意考考他有沒有開悟,便叫十七歲的孫女送飯時抱住他,問他心中的感覺,禪和子回答:「枯木倚寒崖,三冬無暖氣」。老太婆一聽,這只是定境,與木頭沒兩樣,既沒開悟,就不再供養他了。禪和子心感慚愧,到外行腳數年後又回來找老太婆,老太婆看他很用功,決定再供養他三年。同樣在出關當天,叫女孩子上前抱住他,這回禪和子的回答不同了:「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不給你婆婆知喔!」他終於開悟了。
佛經上說:見聞覺知是眾生境界,就是分別,就是是非煩惱;若沒有見聞覺知,那就像塊木頭了。楞嚴經云:「知見無知,斯即涅槃,知見立知,即無明本。」一語道破了凡聖境界。
當看到一個茶杯,第一個知道茶杯的念頭是「知」,第二念覺得很漂亮是「意」,第三念想取走是「識」。好的心意識是善業,是天堂;壞的心意識是惡業,是地獄;善惡夾雜是人生,善惡都是這念心感染出來的。所以要契入這念心,就是要「守住心」,只有第一念沒有第二念。訓練到無論順逆境都是當下了了分明,清清楚楚,不起分別,不染一塵的那一念,做到「百花叢裡過,片葉不沾身」,而且要站得住,站得長,這樣就真正契入禪心,有定有慧屬於修道位。(中台世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