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6-2-26
- 最後登錄
- 2024-11-2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7508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3890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養生之道
【養生之道】
永遠歡喜,沒有親怨,活出意義,
真正講活出價值,活出意義,
那都是絕頂聰明智慧的人。
古聖先賢,人物孔子、孟子,
在佛法諸佛菩薩,他們一生做什麼,
多元文化社會教育,
他們對宇宙萬有了解透澈,
知道宇宙跟自己是一體,不能分割。
夫子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悅是喜悅。真正的喜悅從哪裡來,
從學習來的,學習聖賢才會有。
這種喜悅不是從外頭來的,
是從內心流露出來,
像泉水一樣源源不斷。
世間人講頭一個受用是身心健康,
多快樂,在佛法裡面,
佛菩薩常講法喜充滿,
就是孔子講的不亦悅乎。
法喜從哪裡來?上求下化,
上面跟老師學,下面認真去教,
從這來的,法喜充滿,常生歡喜心。
永遠歡喜,在世間法能看到,
看二、三歲的小孩,滿臉笑容,
無論跟誰,他沒有親怨,
統統都喜歡,什麼人逗他,他都笑。
人長大的時候,
一天大概平均只笑七次,
有的人可能都沒有,每天板著面孔。
記住,老祖宗有一句話說:
「人逢喜事精神爽」,
這養生之道頭一個條件。
如何能叫心裡頭喜事不斷,
學聖賢教誨就行,
這個喜悅不會中斷的,
永遠歡喜,除這個之外,世間法沒有。
所以大聖大賢走哪個路子?
他都做義務教學的工作。
他們不為自己,沒有名聞利養,
一生樂此不疲。
常生歡喜心,所求的是圓滿智慧,
圓滿德能,圓滿相好。
佛在《華嚴經》上說,
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
如來是自性,不向外求,
向內求,自性圓滿的智慧德相。
來源:道法自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