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5209|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硬幣] 古幣介紹 - 不是布的布幣(27P) [複製連結]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版主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品味生活區勳章 原創寫手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環瀛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9-3-15 21:06:56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 x 1
本帖最後由 第五次元 於 2019-3-17 22:10 編輯

春秋戰國時期由於當時周王朝的勢力漸弱,列國均各自為政,經濟也自成體系,因此在各國內流通的貨幣都是各國自行鑄造的,大致來說流通的區域分為東、西、南和中原地區。

當時流通於中原地區的是一種形狀似鏟的貨幣,以「釿」為單位。我國古代把一種類似鏟的挖土工具稱為「鎛」,在物物交換的時代人們經常拿這種挖土工具去換取別的東西,但用這種東西做交換比較麻煩,周景王便把這種農具小型化,鑄成象徵性的「鎛」,成為了交換媒介,於是發展成了價值符號。因為「鎛」與「布」聲母相同,音韻相轉,於是「鎛」就轉韻成為「布」了。如果不知道原由,只由轉韻後「布」來看布幣,就完全不知道為何明明不管是形狀還是材質都跟布扯不上一點關係,為何要稱它做布幣了。

空首布

布幣初期製作粗糙,空首無銘刻,形制效仿農具鏟,保留著其作為工具的模樣,首部中空留有裝柄的的銎,原始而厚重,稱為空首布。又因各種平肩、聳肩、斜肩、弧足、尖足等造型,大體可分為平肩弧足、斜肩弧足、聳肩尖足幾類。錢面銘布上有地名和面額,文有數字或單字,多字的較珍稀。據專家統計,空首布上的銘文、符號有200多種,可分為數字、干支、地名、符號等,內容豐富,但很難判定文字和圖案的含義。

弧足空首布

此類型的布幣主要是魏國所鑄,幣上地名如梁、安邑、陰晉、山陽等,同一地名之布有兩種或三種不同的面額,如梁地所鑄者錢文有「梁充五十當寽」,還有「梁正尚百當寽」、「梁半尚二百當寽」,意思是說每50枚、100枚這種布重1寽。


肩平,足部寬出,背有三條平行豎紋且形制較為寬大的平肩弧足空首布


兩肩下斜,足部寬出的斜肩弧足空首布


背上通常背有文字,這些文字多為地名

尖足空首布

聳肩、尖足,背有三道平行豎紋且形制為長銎的聳肩尖足空首布,最先先在晉國鑄造併流通





平首布

到了後期製作較為精良,考慮到錢幣的攜帶便利性,逐漸減輕,變薄,變小,從實首改良為平首,無銎,幣身完全成為片狀,又在幣端開孔,足部由尖足漸變為平足,稱為平首布。平首布上面通常鑄有地名或紀重的文字。其文字如「安邑」、「晉陽」等地名,「一釿」、「十二朱(銖)」等幣值單位,大致又再可分為尖足布、方足布、圓足布和雜形布(釿布,銳角布,三孔布)四類,這些布的流通地區不同。

方足布

方足布是布幣中最為複雜的一種,也有大小兩種,周、趙、燕、和韓、趙、魏均有鑄造,錢文多為紀地,背偶見有紀數。尤其小方足布鑄造的諸侯國很多,鑄造數量都相當大,也是所有布幣中數量最多的一種,不過這種小方足布布一般多出於窖藏之中,而且常和明刀、趙刀同出,在燕、趙的墳墓中,也有將其作為殉葬品者。


平首方足布


錢文 安陽 的大平首方足布


背無任何紀數的大方足布


小方足布


錢文 安陽 的大小方足布

圓足布

平首圓足布屬趙國鑄造的貨幣,錢文多紀地,背文多紀數,分不帶孔和帶孔兩類。不帶孔的有大、小之分,大的通高約 7厘米,小的通高約5厘米。上面有離石、藺、晉陽、茲氏、大陰等趙國的地名,當時鑄造量較小,故流傳下來的實物不多,大布尤罕見,大布的背文為「一兩」,小布的背文為「十二朱(銖)」。


錢文 藺 的平首圓足布


背文紀數 十 的平首圓足布



尖足布

尖足布是趙國所鑄,幣上都有文字,以兩個字為最多,常常都是地名,如甘丹、武安、晉陽等。分大、小兩種。大者通高約 8厘米,重約13克,形狀和聳肩尖足的空首布很相像,二者有明顯的淵源關係。小幣通高約 5厘米左右,重約 6克,布上地名有晉陽、藺、茲氏、大陰、離石、平陶、武安、武平、中陽、壽陰、霍人、慮等。在部分小布上,地名之下往往帶一「半」字,表明小布乃半個貨幣單位,依此推測,大布為一個貨幣單位。


錢文 "甘丹" 的大平首尖足布


小平首尖足布

雜形布

釿布

楚國北部地區為了和三晉貿易而鑄造的一種釿布,形制和小方足布相似,體形較小,首上有小圓孔。這種布也分大、小二品。大者通高約10厘米,面文較難認,一般釋為「殊布當釿」,背文為「十貨」。小者通高約 4 厘米,面文為 「四布」,背文為「當釿」。大布多出於今豫東、安徽、江蘇、浙江和魯南等地,小布極罕見。

楚國的貨幣「殊布當釿」和新莽時期的「十布」製作精緻,可與清代機制貨幣媲美,「殊布當釿」早已突破萬元大關,而新莽時期的「十布」則是藏家難得的藝術精品,其價格已超過200萬元。



大釿布 錢文"殊布當釿"


背文 十貨


四布當釿


橋足布

有圓肩、平肩兩種,分半釿、一釿、二釿三級制,其中半釿尤為珍貴,錢文多紀地。


錢文 安邑 圓肩橋足布


背文 半釿


平肩橋足布


銳角布


錢文 涅金 的大銳角布


銳角布

三孔布

三孔布舊稱「三竅布」是中戰國晚期,趙國,青銅,由圓足布演化之別種,鑄於戰國晚期約公元前3世紀左右,首與兩足部各有一小圓孔。三孔布鑄造精工,形制奇特,品相端美,錢文紀地,有安陽、比陽、上博、宋子、無終等地名,背文皆以「朱」「兩」紀重,分為兩種幣值,大者一兩,小者十二朱(半兩)。三孔布首開「銖」、「兩」紀重製,對後世影響極大。


戰國大型三孔布(重82克,高51mm,腰寬248mm)


高51.7mm重13.1g,宋子三孔布


背記重 十二朱(銖)


武揚三孔布,面文「武陽」上下書寫,「陽」字左右兩邊分距較大,與「武」字呈三足鼎立之勢。背面首穿孔上鑄有數字「十五」,背文「一兩」字體稍傾斜。以352.8萬元人民幣成交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2-21 00:55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