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8-4-13
 - 最後登錄
 - 2025-7-28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25719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9462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大霸尖山是臺灣苗栗縣和新竹縣之間的一座山峰,主脊高3,492公尺。 
泰雅族語為「Papak waqa (Skaru語系)、 Papak wa'a (Spazi語系)、Papakwa'a (Klapay語系)」,大霸尖山與小霸尖山合稱為「Babo Papak」,賽夏族人稱它「Kapatalayan」。 
漢民族曾稱為熬酒桶山(《淡水廳志》1871),它的形狀如同一個圓柱,四面都是直立的懸崖,因此當地居民也稱之為「酒桶山」。 
光緒六年《臺灣輿圖並說》首見大霸尖山之名。 
 
大霸尖山位於台灣的雪山山脈,聖稜線北端,其山勢突地拔起,危峰孤峙,遙望如同覆置的大酒桶,四面崖壁寸草不生,山形冷峻,令人生畏,素有「世紀奇峰」之稱,高峰聚集,氣勢宏偉,稱得上是北台灣的屋脊。在著名的台灣百岳之中,大霸尖山與中央尖山、達芬尖山合稱「三尖」。 
台灣泰雅族與賽夏族原住民堅信大霸尖山是其祖先發祥地,視為聖山。 
 
其附近相似命名之山頭有:北邊的中霸尖山、西邊的小霸尖山及東邊的東霸尖山,合稱為「大霸尖山群峰」。 
 
在1927年,台灣已經有人用攀岩技術,登上大霸尖山,此紀錄的締造者是一位居台灣的日本學生瀨古喜三郎,一說是日本人中曾根武欺騙泰雅族嚮導,才登上泰雅族因敬畏而不願攀上的山頂。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