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6-7-19
- 最後登錄
- 2025-8-1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31589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12171
- 相冊
- 1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大白茶:大白茶產自景谷縣,海拔1600米的秧塔村,是雲南大葉良種在清朝道光二十年(1840年)前後,
由一位“每天吃六碗米,使九斤半鋤頭“的陳六九去江迤(即瀾滄江)邊做生意,在茶山壩發現白茶種,便偷偷地
摘得數十粒種籽,藏於竹筒扁擔中,帶回秧塔。先種在大園子地,經數年培育,成長很快,而後擴種到周圍十四
塊茶地,曾達三,四畝面積,年產三,五擔茶。目前,大園子地還存活著大白茶樹,其中有株基莖圍達88厘米,
胸圍61厘米,主幹分枝六個,4:26米樹高,樹幅35×360厘米,年產白茶六,七市斤。這株茶樹是陳六九第一次
所種的母樹,距今已有150年左右。歷史上大白茶的製作方法,鮮葉採下後,隨即手工殺青,然後攤涼揉捻,揉捻
一道後,經充分解塊,均勻地攤在蔑笆上,曝曬到半乾時,再复揉一道(稱為收二道漿),然後抖散散 曬乾即成。
大白茶成品外形美觀,白毫特顯,茶味清香,並具有橄欖清香的特點。在封建王朝時曾製成龍鬚茶,以紅絲線紮成
穀穗狀,進貢朝廷,稱為白龍鬚貢茶。現在的大白茶已改為烘青茶做法。清明前後,採摘一芽二,三葉初展,經殺青,
揉捻,烘乾而成。大白茶外形條索碩長壯實,銀毫閃爍,形狀優美,內質香氣濃郁清鮮,滋味醇厚回甘,湯色清澈,
沖泡在玻璃杯中,恰似片片玉蘭茶瓣懸浮水中,令人興趣盎然。1981年被評為省名茶之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