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896|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雕刻雕塑] 爸爸捕魚去-陳正瑞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藝術之星 拈花惹草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9-6-6 01:08:28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爸爸捕魚去 陳正瑞

 


陳正瑞
爸爸捕魚去
雕塑
樟木
112 × 37 × 45cm
2000
Chen Cheng-jui
Father on the Fishing Boat
Camphor wood

作 品 賞 析 
  阿美族的部落多半臨海或靠近溪流,因此捕魚便成為阿美族人日常生活的重要課題;而在阿美族的傳統社會中,捕魚是男人的事,所以漁撈成為阿美男子必須擅長的本事。此件作品便是作者目送父親在滔滔白浪中乘竹筏出海,為其勇者不懼的精神深受感動,深刻銘記在心。整件作品由三個單位組合而成:以竹筏為主軸,人物的姿態和神韻在樸拙的刻畫中愈顯出力與美;由兩塊漂流木組成的前浪與後浪,撐起竹筏呈向上揚起的態勢,更生動地強調出乘風破浪的動態意象。
捕魚之於阿美族不僅僅是餬口或提供蛋白質的來源,更有文化上深層的意義:在阿美族的社會裡,舉凡活動的結束或喪葬儀式過後都要有捕魚或吃魚的行為,藉此作為活動的休止符,透過吃魚的行為以後,再恢復日常的生活作息。因此,漁撈的行為同時具有脫聖返俗的意義。(撰文╱吳慧芳)


藝 術 家 小 傳 
  1957年生於台東縣長濱鄉樟原村,小學畢業旋即遷移至台東市馬蘭社區,1973年自願入軍旅,八年的各地駐防生涯,對其生活的淬練有極正面的意義。 1981年自軍中除役即面對現實生活的種種波瀾,在此動盪不安的現實壓力下,如何為其母族文化找出定位點,尋求自我心靈安頓的港口,就成為他生命中一大思索關口。及至搬於汐止後,某日的因緣巧合與友人的切蹉下,突發性的靈動,讓他思及幼時的成長環境,期待將自我融入天地聲息中,故而開始了木雕藝術的創作。 陳正瑞所執著的創作語言,總圍繞原住民對土地的歌詠、對自然的崇拜,其作品對傳統原住民的祭儀與親族間互動關係,都有極為細膩的描述刻劃,藉由作品的呈現,對母族的濃郁情感,得以轉換成光和熱的能量。 1997年隨作品展出而赴異國參訪,至此更視野大開,並激起傳承自身母族文化的使命感,希冀以「藝術無邊界」的語言,來深耕、開延其文化的永續性。

來源:高雄市立美術館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8-17 11:43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