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5-20
- 最後登錄
- 2025-8-27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30451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0055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故不應限於一時也』,所以一定要執著在「方等」講的,也有過失。
佛多次宣說,勸導我們念佛往生,真的是從華嚴到法華,五時都說。
《華嚴經》,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阿含時的《阿難問事佛吉凶經》,裡面就有勸修淨土。
方等更多,不必說了。《法華經》裡,佛也勸我們念佛求生西方世界。
由此可知,諸佛如來無時不說淨土。
四、判教
「判教」也是中國古大德的發明。釋迦牟尼佛在世時沒有。
佛一生講經,沒有制定五時、四教、五教的。
這都是中國古代的祖師大德,把佛一代時教分類,便利后人修學。
好像一大堆的課本,把它分一分,那些排在一年級,那些排在二年級,那些課程排在三年級,就是這種情形。
(一)天台宗立四教:(1)藏教。(2)通教。(3)別教。(4)圓教。
(二)賢首宗立五教:(1)小乘教。(2)大乘始教。(3)大乘終教。(4)頓教。(5)圓教。
「藏教」是小乘,阿含時所說。
「通教」是大乘之初教,前面可以通小乘,后面通大乘。算是大乘法,所以賢首稱為大乘始教,大乘的開始。
「別教」是純大乘法,裡面沒有小乘的思想;相當於賢首的終教,就是大乘末后的一個階段。「圓教」是圓滿教。
賢首把它分為頓教、圓教。天台家把「頓」跟「圓」合併起來,稱為圓教。
由此可知,四教跟五教只是開合不同而已,大致上是相同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