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6-7-19
- 最後登錄
- 2025-8-1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31589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12172
- 相冊
- 1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產地:浙江參與桐廬歌舞鄉天尊峰
類別:綠茶
。邑天尊岩產茶最芳辣,宋時充貢
“桐廬縣志”
天尊貢芽的英文half-烘炒綠茶中的名茶,因產於浙江參與桐廬歌舞鄉天尊峰東側的天尊岩而得名。宋代曾作為貢品,系歷史名茶。
桐廬產好茶,遠在三國時的“桐君採藥錄”中就有記載,說是“武昌,廬江,晉陵好茶,而不及桐廬“唐代陸羽”茶經·八之出“中也說:茶”。浙西以湖州上,常州次睦州生桐廬峪,與衡州同“到了宋代,這裡產茶已甚普遍北宋文學家范仲淹在“瀟灑桐廬郡”詩中對當時浙江桐廬,建德,淳安等地風物盛況,描寫得十分清楚,其中一詩曰:
瀟灑桐廬郡,
春山半是茶。
輕雷何好事,
驚起雨前芽。
相傳伍子胥曾避難到桐廬鄉下,他十分喜歡歌舞,後人就把這裡稱為歌舞鄉。境內有天尊嶺,層巒疊嶂,岩石嶙峋,雲霧繚繞,土壤肥沃。茶樹遍 岩縫石壁之中,相傳是由神仙撒籽播種的用這種鮮嫩的茶樹芽葉精心製作。之茶,品質特好,味甘香幽“桐廬縣志”載:“邑天尊岩產茶最芳辣,宋時充貢“。宋高宗趙構建都臨安(今杭州)時,朝臣曾將此茶進貢朝廷。趙構飲後,頓覺爽心悅目,下旨把這”飄溢香蘭花香味“的好茶,每年進貢,並生產封茶此歌舞的鄉直塢山為宋家山。
“紫桃軒雜綴”雲“分水貢芽,本出不多。”當時這裡不僅生產貢芽,還有雀舌,蓮心等茶生產。但隨著歷史的變遷,幾經滄桑,古代名茶已經失傳。近年來,桐廬有關部門發掘古代遺產,狀語從句:繼承了發揚貢天尊芽的生產,加工工藝較前有了改進,成茶品質更有提高。
天尊貢芽採用一芽一葉初展鮮葉,經鮮葉攤放,殺青,輕揉,初焙,攤涼,复焙等工序製成特點是:薄攤吐芳,輕炒保色,理條造形,輕揉促質,低溫焙香,將傳統制法與新的加工技術融於一體,使成品形質兼美,堪稱珍品。此茶沖泡後,嫩芽朵朵,狀如雀舌;香氣清高持久;湯色綠而明亮幹茶亦十分美觀,形似壽眉,銀毫披露,綠中透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