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295|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問題與討論] 你知道靈魂所需要的嗎?─《心靈守護者》讀後感 [複製連結]

SOGO超級版主

其實我很愛家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哥哥你好色 轉吧七彩摩天輪 藝術之星 星座之星勳章 懷舊風車之星勳章 手機遊戲智慧王勳章 動漫達人勳章 手工藝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影音達人勳章 環瀛達人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發明家勳章 汽車達人勳章 機車達人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旅遊玩家勳章 暢飲達人勳章 西方宗教達人勳章 方寸之美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寵物達人勳章 笑臉討論主勳章 靈異大法師勳章 成人文學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色瞇瞇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9-6-18 07:50:41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在基督教會二千年來眾多的靈修書籍中,這本《心靈守護者》不論在分量上與深度上其實並不能列為最頂級的作品。但這本書吸引我的地方,是書中一再提及那富含深意的類比:

「溪流就是你的靈魂;而你就是他的守護者。」

在聖經有兩處地方明顯地以「溪流」來代表上帝的恩典與同在,都是許多基督徒能朗朗上口而帶來安慰的金句:「他要像一棵樹栽在溪水旁,按時候結果子,葉子也不枯乾。凡他所做的盡都順利。」(詩1:3)與「神啊,我的心切慕你,如鹿切慕溪水。」(詩 42:1)

因此,當我注意到這本書竟然膽敢將聖經上類比於上帝的用法拿來類比於人自己的靈魂,還要我們自己來守護,就格外好奇,忍不住想要多了解一下。

不一樣的屬靈觀

作者約翰‧歐特堡(John Ortberg)牧師在美國多所福音派教會牧會過,嚴格來說也不算是在靈修神學方面突出的作家。他曾在牧養教會的過程中因為發覺自己靈命枯乾、無力牧養而求助於另一位知名的基督徒學者與屬靈作家魏樂德(Dallas Willard),視之為屬靈父親。此書即為其整理的相關教導,所以魏樂德也可被視為本書背後思想的重要來源。

魏樂德是這樣勸勉歐特堡的:

「你一定要好好安排自己的作息,好讓你每天與神生活的時候,更感到知足、喜悅與自信。」

這句話意思不是要他更努力的靈修禱告,更不是要讓會友都接受某種培訓課程或閱讀書籍等等。而是強調,我們一天生活的安排不應該是為了要把某些事情作得更多更好或更有效率,而是為了能在其中更多經歷神。畢竟人的靈魂本來就不是為了應付這世界上的事物所造,而是為了神所造。唯有當我們能將這樣的生活當成自己的首要工作時,才能帶給他人真實的影響與改變。

真正讓我覺得意味深長的是「好讓你每天與神生活的時候…」這句描述。也就是說,經歷神並不一定要在一個所謂「分別為聖」的時間(如幾點到幾點讀經禱告等等)。事實上,許多基督徒或牧者因為不能持續靈修而產生沉重的罪惡感。然而,魏樂德認為,即便他們辦到了,也會發現這無法培養健全的靈魂。反而我們要因為肯定神就直接參與在我們的生活中(若能好好為了祂而安排),我們只需要在其中感受到他的同在就能享受滿足與喜樂。而這中間所需要的,就是「照顧自己的靈魂」。

如溪水般的靈魂(心靈)

談到靈魂,似乎難以逃脫需要某種形而上學似的模型來幫助我們了解。在一般世俗的觀念中,即便不接受有上帝或靈界等超自然存在也很難否認人除了物質的身體以外,還有一個非物質的靈魂、亦可稱作心靈或精神等等。但是這種二元論式的屬靈觀混淆了人自我的心志與靈性的功能,無法有更超越的能力看見心靈自我的綑綁或挾制,容易變相地落於以遵行律法或道德來代替屬靈的生命。

在許多宗教,包括基督教的靈修神學中,多數是以「靈─魂─體」的三元論來看待屬靈生命。其中「靈」(spirit)主要是與上帝的交通、屬靈的直覺與良心等超驗的功能(註:「超驗」(Transcendental)為康德的哲學術語,表達先於經驗所能驗證卻又可以影響經驗的認知。),而「魂」(soul)是人自我的心思、情感與意志等運作的範圍,也就是一個人自我的所在。一般說來,特別強調三元論的教派中為要強調出「真正的」屬靈,常欲意切割「靈」與「魂」的功能並努力排除後者對前者的干擾,使得生活中的某些活動視為屬靈而將某些活動視為屬魂。雖然這能讓人更謹慎於自我的罪性,但同樣也容易讓人以為「屬靈」是種虛無飄渺的感覺而失去信心。

但是在這本書中,作者所介紹的靈魂觀是一種「合一」但有「內在結構」的靈魂。所以那並不像三元論者將「自我」的功能完全柄棄,但也不是像二元論者將兩者混淆一談。而是用一種充滿「動態生命」的方式描述其中各部分的運作…。因此有時稱之作心靈或稱之為靈魂,但重點並不在於名稱(這是三元論者容易疏忽的地方),而是在於功能。這也算是蠻符合魏樂德作為一個研究哲學現象學的學者所熟習使用的方式。而潺潺的溪流與其灌溉的土地樹木,就是一種表現出這種富有生命力的整體靈魂的類比:

「我們的靈魂猶如一道溪水,為我們生命每個領域帶來力量、方向與和諧。當溪水能夠維持當有的原貌時,我們就能在一切所行的事上得到更新與活力。如此,我們的靈魂就能在神及其國度的沃土中扎下深厚的根基;而我們裡面其餘的一切都是倚靠這道溪流維生與取得方向。因此,我們才能與神、現實世界及人類齊他本性並大自然和諧共處。」 ──魏樂德

心靈(靈魂)守護者

為要更清楚地說明這樣的類比模型中,所謂的心靈守護者,也就是我們自己,所扮演的位置,我用以下的圖來表示這條與神相交的溪流如何與我們自我的其他部分作一種有機的互動:



可以看出,這些部份(與神相交的靈魂、反思觀照的靈魂、與活出自我的靈魂)之間並非靜止的「上層v.s.下層」的關係,而是可以互相影響的。也就是說,當我們與神相交的靈魂如同清澈的溪水般滋養灌溉我們的生命時,靈魂其他部分也會如兩旁的青綠樹木般生意盎然。但這生命不能只停在這裡,不但會自動地往外湧流,成為別人的幫助,也要反過來照顧維持我們溪流源頭的清潔,避免雜草樹枝阻塞或其他汙染物的傷害。

許多基督徒屬靈生命的軟弱在於,雖然看到自己情緒上、思想上、或意志的能力上出了問題,但是卻都只見樹葉枯萎掉落的外表,以為可以用綠色的顏料或支架來遮掩,卻未曾看到自己靈魂的溪水可能已經混濁發臭許久,從根部就影響著我們生命其他的地方。

對我而言,這樣的類比是很生動的,至少掌握到溪水是「軟弱而不易被注意」,卻又為「滋潤心靈其他生命不可或缺要素」的這兩個部分。前者需要我們的刻意地關照與維護,但並不代表我們自己能夠代替這溪水來滋養生命。事實上,這些水也正是我們這些守護者所賴以維生的。因此,這本書的重心才會以下是這句話:

「溪流就是你的靈魂;而你就是他的守護者。」

靈魂的需要

好吧,如果我們承認靈魂是需要我們守護的,但對這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該做些甚麼呢?與許多屬靈操練書籍不同的是,這本書強調的是對靈魂的認知,而非方法。因為只有我們先真正了解靈魂所需要的是甚麼,我們才知道可以如何作好這個心靈保護者的角色。在這本書中,作者提到靈魂所需要的八件事,是一個靈魂守護者可以預備的。這裡我稍稍做了些整理合併,附上簡單的說明如以下四點:

一、靈魂需要以上帝為重心並經歷祂的同在:

靈魂的被造就是為了上帝。所以若不以上帝為重心,靈魂就會失去方向,容易沒有耐心、受環境或旁人的影響。不管信主多久,不管作多少偉大的事工或有多少服事經驗,每個人都要有能力隨時在心靈深處轉向上帝,將自己的手上的事務交託,呼喊「阿爸父!」因為只有上帝自己是我們最終需要面對與交帳的那位。

因此,經歷上帝的同在並不在於某種特殊的宗教活動,而是願意能在各種環境中願意讓靈魂倚靠這無所不在的主。我們的意志或思緒需要互相提醒,才能成為我們全人身心得著活力的來源。只是我們絕大多數人的靈魂其實是非常孤單的,因為連她們的主人也都不認識她。

二、靈魂需要來自永恆的滿足:

靈魂雖然是被造在上帝面前,重心在於上帝,但並不代表她的生命完全是靜態的。事實上,在我們有限的今生,靈魂是處於「已濟而未濟」(already but not yet)的狀態,同時需要來自於永恆的盼望以帶給我們生命其他部分力量。因此我們每天都需要誠實地問自己,我的靈魂在上帝面前所真正重要的方向是朝向何方?也就是所謂的呼召,使我可以為之將生活其他的部分跟著安排妥當。

但是與我們屬肉體的慾望不同的是,這個對於永恆的盼望並非今生短暫事物所能取代,也不會因為自己的慾望或需要被滿足而甘心。相反地,她常常是當我們向自己老我死去,單單為了上帝的榮耀而活時,才會越發活耀。因此每次生活遇到困難或阻礙時,也就是我們學習脫去老我,健壯靈魂的時候。

三、靈魂需要真正的休息與自由

喧擾匆忙的生活永遠都是靈魂的傷害者。事實上,生活可以忙碌,但不必要匆忙,只要我們的心志能為靈魂安排好在上帝面前的日子,而非任隨世界的風潮或別人的眼光而躁動。透過對上帝所安排的際遇的完全接受,靈魂可以在獨處中得著休息與痊癒。也唯有當我們謙卑地承認上帝為整個世界與我們自己所創造的架構,了解自己所在的位置與方向時,我們的靈魂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來展現出活力,滋潤我們的生命。

四、靈魂需要無條件的祝福與感恩

與我們一般的心志或情感不同,靈魂所需要交流從來不是一種對等交易。因為他是從上帝白白領受救贖的恩典,所以也只能白白地施予他人才能完成其使命,如同山間溪水的源頭,毫無保留地供應整片青蔥的綠意。因此,靈魂的交流總是透過「無條件地」祝福與被接受祝福,承認這是一種白白的恩典。只要我們的心智記得這一切從來就不是我們所應當配得的,即便沒有從對方得著預期的回應,靈魂也不會受傷(會受傷的是我們本應離棄的老我)。所以我們的心思若願意多為別人作出這些白白的付出或祝福,而非抱怨所當有的,才能有真正的謙卑與感恩。

當然,以上所說的並不足以說明靈魂的各面向,但足以為我們勾勒出一幅不同的圖樣。這讓我想到以前寫過的一篇文章:生活、生命、與靈魂的光景──這個靈魂雖然是軟弱而需要我們的照顧,但也成為我們心靈健壯的活力來源,足以感動影響他人,真的需要我們特別的關顧。在這本書中雖然並沒有一套「操練方法」,但作者以其特有的幽默感述說了許多不同的故事或經驗,能很好地幫助讀者了解在日常生活當中如何對自己的靈魂有更好的關照。

孕育生命的溪水

回到一開始我所注意這本書的原因,也就是認為《聖經》其實多是用溪水或泉源代表上帝的恩典或同在,而非以之代表人的靈魂。但是現在看來其實也不需特別區分這兩種,畢竟這溪水的源頭肯定是來自上帝。這個靈魂的類比所想突顯的是,所為上帝的恩典可能並不只是「身外」的溪水或江河,而可以是化成在我們心中不斷流動的生命力。人犯罪離開神不但是讓這溪水接不到源頭,也可能是使得水質被汙染阻塞,靈魂因而無法成為我們生命其他部分(心思或情感等)的內在滋養。一個自認為屬上帝的人都有責任守護自己靈魂的這條溪流,讓她能滿載上帝的恩典而浸潤到我們生命的每一處,如箴言所說:

「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箴4:23)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8-20 14:13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