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1-16
- 最後登錄
- 2025-5-27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7866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8088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霧峰護國寺
護國寺在日治時期又名福善堂,民國五十六年由廣化法師接管後,改稱護國寺。寺宇占地千坪,大雄寶殿主要供奉釋迦佛、藥師佛、阿彌陀佛;大殿前的天王殿內,除了供奉四大天王,還有一尊忉利天主(即民間俗稱的玉皇大帝),除此,還有觀音殿與地藏殿,平時常有許多民眾前來上香禮佛敬拜。
護國寺 的前身是名叫「天禮堂」(又稱「福善堂」),是民間齋教信仰系統。大約在民國初年有一個鄒姓老人用土杯薄瓦竹木在南柳村蓋起了這 座「天禮堂」,配以左右寮房,成「川」字型。正殿奉祀「天公」,天公座後並祀釋迦、樂師、彌陀三尊佛像。在原大殿正門的上端有一太歲辛酉(民國十年)二月吉日壬午(光緒八年1882)科舉人儘先選用知縣金紹賡和原福建候補典史鄒榮光同獻的一方藍 底金字雕花金邊的匾額,上題「慈雲滿院」四個大字。這是護國寺 的鎮寺之寶。民國初年的霧峰南柳村僅是幾戶人家的小村,村民務農並以天禮堂為中心。天禮堂前面是稻田,三面蔗田為台糖所有。包括天禮堂在內,南柳 村村民所使用的土地,都是向台糖租來的。
民國五十三年某日天禮堂這個鄒姓私有佛堂因積欠台糖地租之故,有意出讓,原任教於台中南普陀佛學院的鐘衍蕃居士得知這個消息之後,告訴佛學院教務主任廣化法師。在鐘居士的帶領下,廣化法師來到南柳村的天禮堂,由於經過半世紀風霜,佛堂到處呈現破敗的景象,加上和左右農舍混雜,雞鴨豬狗,糞便垃圾,四處散佈,完全失去佛堂應有的清淨莊嚴。不忍佛菩薩蒙塵,廣化法師決定買了它,雖然經濟十分拮据。付了定金,簽了合約,廣化法師和鍾居士便利用假日帶領南普陀佛學院的同學前來清掃,並開始大興土木。除了將外露的土牆補強之外,還興建了山門。完工後,廣化法師的親題「大雄寶殿」四字,齋堂從此變成正統佛教道場。
廣化法師在住持護國寺 六年之後,也就是在民國五十九年將第二任住持交給如虛法師。廣化法師當時除兼任南投碧山寺「南山女眾佛學院」的 教務主任之外,還主編「醒世週刊」(隨附民聲日報發行的佛教專刊),由於文字弘法及培育僧材一直是廣化法師的心願,於是便毅然卸下護國寺 的住持之職,全力發展弘法事業。如虛法師接任護國寺 住持之後,第一件待解決的問題就是向台糖承租土地的租金。後來幾經折衝不僅還清了租金,更以分期付款方式買下寺地 ,連帶受惠是與護國寺 相連的幾戶農家。土地租金解決,如虛法師便開始增築山門的圍牆,將天禮堂變更為護國寺 。如虛法師的辦事魄力,為護國寺 奠定可長可久的發展基礎。如虛法師接任護國寺 六年後,於民國六十五年再接任台北慧日講堂住持,護國寺 成為兼領,但仍不時回護國寺 處理寺務。民國六十八年如虛法師見護國寺 樑柱久經白蟻為患,屋漏牆頭,乃下定決心改建。如今護國寺 為一莊嚴神聖的佛教勝地。
寺廟地址:台中市霧峰區南柳里柳豐路298巷59號
寺廟電話:04-23301045
|
-
總評分: 威望 + 1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