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1120|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 南朝道教的改革者──金陵道士陸修靜祖師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小說之星勳章 藝術之星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暢飲達人勳章 西方宗教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9-8-19 01:10:52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南朝道教的改革者──金陵道士陸修靜祖師

陸修靜(406-477年),字元德,吳興東遷人。陸修靜是南朝改革、整頓天師道,使民間道教官方化的關鍵人物。陸修靜對天師道的改革,最重要的貢獻是齋醮科儀的制訂。據《茅山志》記載,陸修靜所著齋醮經書達百餘卷。現知其名的有《金籙齋儀》、《玉籙齋儀》、《九幽齋儀》、《解考齋儀》、《塗炭齋儀》、《三元齋儀》、《靈寶道士自修盟真齋立成儀》等,這些齋儀已經亡佚,從後代道經的引述,可知其大概。


他對南朝道教的改革,主要體現在他的《陸先生道門科略》中,他提出整頓組織系統,健全三會日制度,扭轉了已經流於混亂的組織狀況;

加強了「宅錄」制度,整頓名籍混亂的狀況,規定以每年三會日的最後一天,作為登記、審核宅錄的最後期限,限定那一天每個道民必須帶命信到本師治所,由本師給以注籍;

禁止道官各行其是,自行置職,健全道官按級晉升制度,恢復和健全過去天師道依功受籙和按級晉升的制度,始創服飾規範,規定道士須具有「道巾、單衣、被、履、手板」等。

陸修靜在編撰〈靈寶經目〉時,將靈寶經分為十二個品類:本文、神符、玉訣、靈圖、譜籙、戒律、威儀、方法、眾術、記傳、讚頌、表奏。稍晚於陸修靜的孟智周法師,在三洞的基礎上,增加太玄、太平、太清和正一等四部,謂之為「四輔」,而三洞、四輔合稱為「七部」;孟安排《道教義樞》則將靈寶經的「十二部」文類擴及三洞經書,三洞各有十二部,發展出三十六部尊經的概念。從此之後,「三洞四輔十二部」成為道教經典的分類系統。換句話說,陸修靜正式確立三洞經書的分類體系,也為道教典籍的編纂結構奠定基礎。其影響之深遠,隋唐以後編修道經,乃至明代的《正統道藏》、近年的《中華道藏》,都沿用這樣的分類法。


陸修靜的九齋十二法,皆屬濟度之齋,而其中以靈寶齋為主體,故此後靈寶之教大行於世。自陸修靜制訂齋醮科儀後,道教齋醮活動的舉行有章可循,祝香啟奏,出官請事,禮謝願念,莫不遵循經文。

陸修靜在宋文帝元嘉三十年(453年),曾率門人建三元塗炭齋,《洞玄靈寶五感文》記塗炭齋的作法說:於露地立壇,安欄格,齋人皆結,同氣賢者,悉以黃土泥額,被髮繫著於欄格,反首自縛,口中銜璧,覆臥於地,開兩腳,相去三尺,叩頭懺謝。

宋泰始七年(471年),陸修靜率道士舉行長達二十天以上的三元露齋,為宋明帝祈請,祭祀法會之後,宋明帝的疾病果然痊愈。陸修靜時期,道教齋醮科儀已初具規模,齋醮科儀的基本完備,標誌著道教已發展為成熟宗教。

來源:道站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曾有版管責冰至,文章轉貼沒啥用,每發一文俱心虛,更看勳章為壓力。唯見高管滿勳章,原來意指是他人。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8-5 03:55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