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6971|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本國歷史] 鍾繇 --- 薦季直表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影音達人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9-8-25 07:35:04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本文最後由 寒冰神話 於 2019-8-25 21:05 編輯

鍾繇(151年-230年 ),字元常。豫州潁川郡長社縣(今河南許昌長葛東)人。歷任三國曹魏之尚書郎、黃門侍郎等職,助漢獻帝東歸有功,封東武亭侯。後被曹操委以重任,為司隸校尉,鎮守關中,功勳卓著。以功累遷前軍師。魏國建立,任大理,又升為相國。曹魏建立後,歷任廷尉、太尉、太傅等職,累封定陵侯。在魏文帝時期,與華歆、王朗並為三公。太和四年(230年),鍾繇去世,諡號  “ 成 ”  。正始四年(243年),配享曹操庭廟。是漢末至三國曹魏時著名書法家、政治家。其幼子鍾會,字士季,也是著名書法家,父子倆被人們稱為 " 大小鍾 "。鍾會於景元四年(263年)秋與鄧艾領兵滅蜀後意圖反叛,被殺族滅。鍾繇擅篆、隸、真、行、草多種書體,在書法方面頗有造詣,推動了楷書(小楷)的發展,被後世尊為 “ 楷書鼻祖 ” 。鍾繇對後世書法影響深遠,王羲之等人都曾經潛心鑽研其書法。與東晉書法家王羲之並稱為 “ 鐘王 ”。南朝庾肩吾將鍾繇的書法列為 “ 上品之上 ”,唐張懷瓘在《書斷》中則評其書法為 “ 神品 ”。



鍾繇像



鍾繇墓位於河南省許昌長葛市增福廟鄉孟莊村,旁有其子鐘會墓

今天,人們最熟悉的書體,莫過於楷書。楷書形體方正,筆畫平直,因 " 可作楷模 " 而得名。它形成於漢隸之後,楷書就是由鍾繇最初衍化出來的。被後世尊稱為 “ 楷書鼻祖 ”。在書法方面,與王羲之並稱「鍾王」,其書體稱為「鍾體」。鍾繇所處的時期,正是漢字由隸書向楷書演變並接近完成的時期。在完成漢字的這個重要的演變過程中,鍾繇繼往開來,起了有力的推動作用。一方面他能適應時代潮流,善於學習民間出現的新書體;另一方面他勤奮學習,善於思考與鑽研。據唐代張彥遠《法書要錄》說:蔡邕受於神人,而傳與崔瑗及女文姬,文姬傳之鍾繇,鍾繇傳之衛夫人,衛夫人傳之王羲之,王羲之傳之王獻之。鍾繇書法真跡到東晉時皆已亡佚,人們今天所見到的都為後世臨摹本。一般認為傳世作品有 “ 三碑 ” 、“ 五表 ”、“ 六帖 ”。

“五表”指《宣示表》、《薦季直表》、《賀捷表》(又名《戎路表》)、《調元表》、《力命表》。這是現存鍾繇書法藝術性最高的作品,但都不是鍾繇的真跡。褚遂良《晉右軍王羲之書目》說,《宣示表》是唐代所傳王羲之臨本。因王羲之亦為書法大家,所以他臨摹鍾繇的真跡非常成功,從中可以看到鍾繇書法的情況。《宣示表》真跡據王羲之曾孫王僧虔《書錄》說:“太傅《宣示》墨跡,為丞相始興(王導)寶愛,喪亂狼狽,猶以此表置衣帶。過江後,在右軍處,右軍借王修,修死,其母以其子平生所愛納諸棺中,遂不傳。所傳者乃右軍臨本。《調元》、《力命》、《賀捷》三表,也是後人臨本,但成就亦較高。



《調元表》



《宣示表》大陸地區北平故宮博物院藏,梁武帝蕭衍譽道“勢巧形密,勝於自運”。筆法質樸渾厚,雍容自然。王導東渡時將此表縫入衣帶攜走,後來傳給逸少,逸少又將之傳給王修,王修便帶著陪葬,從此不見天日。  現在所能見到的《宣示表》只有刻本,一般論者部認為是根據王羲之臨本摹刻,始見於宋《淳化閣帖》,共18行。



《力命表》,鍾繇小楷代表作。鍾繇墨跡今已無存,此為後世摹刻



鍾繇《賀捷表》又名《戎路表》、《戎輅表》,東漢建安二十四年(219)鍾繇六十八歲時寫。內容為得知蜀將關羽被殺的喜訊時寫的賀捷表奏.此系最能代表鍾書面貌的一帖。

“ 六帖 ” 指《墓田丙台》(簡稱《丙舍帖》)、《昨疏還示帖》(簡稱《還示帖》)、《白騎帖》、《常患帖》、《雪寒帖》、《長風帖》(其後半部分又名《安厝帖》)。“ 六帖 ” 全部為臨本,《丙舍帖》、《還示帖》,成就較高,也較接近鍾體,是上乘之作。至於《白騎帖》等四種則經多人輾轉臨摹,已遠離鍾體。



《墓田丙舍帖》單刻帖,又名《丙舍帖》、《墓田貼》,鍾繇書。小楷六行,共七十字。《墓田丙舍帖》歷代視為鍾書法帖。其用筆嫻雅,字型風流,不乏古意,點畫生動流轉,饒有天趣,乃善書之絕妙。



《昨疏還示帖》,略云《還示帖》,或曰《還示表》,魏鍾繇書,大陸地區北平故宮博物院藏。



三國鍾繇楷書《白騎帖》



《常患帖》,  三國鍾繇所寫,  相傳是晉朝書聖王羲之臨摹。  全文為楷書,  共計2行,  字數為19個。



《雪寒帖》



鍾繇《得長風帖》,行草書。

“ 三碑 ” 是《漢乙瑛置百石率史碑》(簡稱《乙瑛碑》)、《魏上尊號碑》、《受禪碑》,這些全為石刻本,是否鍾繇所作都已無從考證。《乙瑛碑》有宋人張稚圭石刻記云:“ 後漢鐘太尉書 ”,但此碑立於東漢永興元年(153年),此時鍾繇只有三歲,顯然是誤傳。



《漢乙瑛置百石率史碑》此碑刻於時間是元嘉三年(西元153年)三月廿七日,碑文的撰刻時間是永興元年(該年五月改年號為永興)六月十八日. 鍾繇時年才兩歲. 後世多認為非鍾繇書寫





《受禪碑》



《魏上尊號碑》

此二碑皆立在河南臨穎縣城南15公里的繁城鎮漢獻帝廟裡,這兩通聞名中外的碑刻:“上尊號碑 ” 與 “ 受禪碑 ”。它們的珍貴之處在於,不僅是我國最早的 “ 三絕碑 ”,還標示著中國歷史上三國歷程的開啟。刻於三國魏文帝黃初元年(220年)的這兩通碑,傳說系王朗撰文,梁鵠書丹,鍾繇鐫刻的,王朗作為曹丕的御史大夫,曾參與了曹魏代漢的全過程。本人不僅博識能文,尤其擅長奏疏;梁鵠是東漢大書法家,漢靈帝時當過選部尚書。據說曹操就十分喜愛他的書法,常把他的字懸掛在帳中欣賞,當時宮殿裡的題署多出其手;而鐫刻碑文的鍾繇更是了得,作為楷書的創始人之一,王羲之的老師,鍾繇本身就是書家,曹魏時曾官至太傅,史稱他的字是 “ 隸行入神,八分入妙 ”。故曰 “ 三絕碑 ”。《上尊號碑》,由於碑額篆題 “ 公卿將軍上尊號奏 ” 8字,因此亦稱《百官勸進表》。《受禪碑》碑額陽文篆題的為《受禪表》三字。二碑同在一處,東西並列。但是否為鍾繇所書,後世皆存疑。

鍾繇在中國書法史上影響很大,歷來都認為他是中國書史之祖。他在書法史上首定楷書,對漢字的發展有重要貢獻。陶宗儀《書史會要》雲:“ 鍾王變體,始有古隸、今隸之分,夫以古法為隸,今法為楷可也。” 鍾繇之後,許多書法家競相學習鍾體,如王羲之父子就有多種鍾體臨本。後張旭、懷素、顏真卿、黃庭堅等在書體創作上都從各方面吸收了鍾體之長、鍾論之要。總而論之,鍾繇在中國書法史上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他和東漢的張芝被人合稱為 “ 鍾張 ”,又與東晉書聖王羲之被人並稱為 “ 鍾王 ”。對於漢字書法的創立、發展、流變都有重要作用。



《荐季直表》翻墨本



《荐季直表》日本宇野雪村氏藏宋拓本



《薦季直表》清代刻本全圖



《薦季直表》清代刻本



《薦季直表》清代刻本



《薦季直表》清代刻本



《薦季直表》清代刻本

《薦季直表》為鍾繇書於魏黃初二年(221),楷書,書時鍾繇已七十高齡。此表內容為推薦舊臣關內侯季直的表奏。薦季直表內容為向已稱帝的曹丕推薦舊臣季直的表奏。季直在關中時曾為曹魏政權的建立立過大功。罷官以後生活困難,鍾繇說他身體尚健,請求給他一官半職,使他繼續為國效力,也解決當前的困難。此帖有多種刻本傳世,其中以明華夏 “ 真賞齋帖 ” 所刻最能傳神。

《薦季直表》,墨跡紙本,高約12.6公分,長40.4公分。曾藏貞觀、淳化、宣和內府,又經米芾、賈似道、陸行直、高士奇及華氏真賞齋等入藏清宮內府。清咸豐十年 ( 1860年 ) 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被英兵劫掠挾至廣州,為南海岳雪樓主孔廣陶購得,後售予霍邱壯陶閣主裴景福,不久為一僱工竊去埋入地下,挖出時惜已朽毀。裴氏獲藏時曾攝一照片,後為上海王壯弘在所購裴氏舊藏《壯陶閣法帖》初拓本中檢得,這件書法史的經典作品因此幸有一照片存世。《薦季直表》素以刻本傳,最早者為北宋大觀間單刻本,又有《淳熙秘閣續帖》本、《戲魚堂帖》本、《鬱崗齋帖》本、《三希堂法帖》本等。諸本中以華氏真賞齋刻本為最佳,因刻峻不久即遭火,華氏復刊一石,故此有火前本、火後本之目。



《淳熙秘閣續帖》本. 體勢橫扁,尚有隸意。  雖有許多不成熟的地方,結體法度均不如晉唐工整,  但天趣盎然,妙不可言



《淳熙秘閣續帖》本



《淳熙秘閣續帖》本



《淳熙秘閣續帖》本

《薦季直表》釋文:

臣繇言:臣自遭遇先帝,忝列腹心,爰自建安之初,王師破賊關東。時年荒榖貴,郡縣殘毀,三軍饋饢,朝不及夕。先帝神略奇計,委任得人。深山窮谷,民獻米豆,道路不絕。遂使強敵喪膽,我眾作氣。旬月之間,廓清蟻聚。當時實用故山陽太守關內侯季直之策,剋期成事,不差豪發。先帝賞以封爵,授以劇郡。今直罷任,旅食許下,素為廉吏,衣食不充。臣愚欲望聖德,錄其舊勛,矜其老困,復俾一州,俾圖報效,直力氣尚壯,必能夙夜保養人民。臣受國家異恩,不敢雷同見事不言,乾犯宸嚴。臣繇皇恐皇恐、頓首頓首謹言。黃初二年八月日司徒東武亭侯臣鍾繇表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6-28 22:42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