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369|回覆: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本教故事] 道非物外,物外非道 [複製連結]

Rank: 6Rank: 6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9-9-3 20:08:07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 x 1
道非物外,物外非道

  問:
  
  趙州和尚問師父南泉禪師說:「道非物外,物外非道,什麼是物外的道呢?」南泉拿起棍子就打,趙州把棒子抓住,說:「你以後別打錯人了。」南泉不想落入思辨的圈套,所以打人。但是對一般人而言,思辨還是必要的,請師父說明這兩句話的意義。

  答:
  
  所謂「道非物外,物外非道」,「道」究竟指的是什麼?在佛教中,「道」有好幾種意思。第一種是指路線、道路,也是指修行佛法的法門。另一種意思是方向或目標,比如希望成佛成道,希望證果等等。還有一種意思是菩提、覺,是一種經驗,因此證道是指親自體驗到「道」是什麼。對禪或究竟的佛法來說,道本身跟一般現象或一般世間事物不能分開,原因在於:如果心外求道,那是外道,因為道不在心外,而是在心內。可是心又在那裡呢?如果說心在身體裡,那也是錯的,身體中沒有一個東西叫作道。心既不在身外也不在身內,而是一種精神的活動,亦可稱之為神識、智慧。神識是凡夫,智慧是賢聖,不論是神識或智慧都是跟外在世界相接觸而產生的反應,所以不能說它是在內或在外。「道非物外,物外非道」,其實是同一句話,反覆說著而已。道不在物質現象之外,那一定是在物質現象之內嘍!可是若說物質之外沒有道,也是錯的。如果說物質或現象是道,這也是執著。所以,道不在物內也不在物外,道是非物外非物內,即物外即物內。這又變成思辨而非實證,有點像念《心經》,不是禪師需要說的,跟實際的體驗沒有相關,所以南泉禪師乾脆不講,拿起棍子就打。趙州則說:「我懂你的意思了,你別再打我了。」善於用邏輯分析事理的人大概會經常逞口舌之辯,而在這個公案中,語言已是多餘的,這才是禪的體驗。

聖嚴說禪 聖嚴法師著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Rank: 6Rank: 6

狀態︰ 離線
2
發表於 2019-9-4 10:10:06 |只看該作者
趙州和尚問師父南泉禪師說:「道非物外,物外非道,什麼是物外的道呢?」南泉拿起棍子就打,

《大乘入楞伽經》真實中無物。
《入楞伽經》 第一義 無物
《大般涅槃經》空名無法無法名空。譬如世間無物名空。



佛法說「第一義 空無一物
禪師卻說「物外非道」

顯然禪師所言 抵觸佛法


Rank: 6Rank: 6

狀態︰ 離線
3
發表於 2019-9-4 10:16:00 |只看該作者
本文最後由 serendipity 於 2019-9-4 10:17 編輯
所以,道不在物內也不在物外,道是非物外非物內,即物外即物內。這又變成思辨而非實證,

《入楞伽經》 第一義無物
《大方等大集經》第一義者謂無諸法


「道」=「無物.無諸法」

講什麼 外,都是
言不及義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8-26 04:04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