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309|回覆: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本教故事] 求生不得,求死不得 [複製連結]

Rank: 6Rank: 6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9-9-10 18:14:07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 x 1
求生不得,求死不得
  
  問:
  
  有位出家人對曹山本寂禪師說:「我全身都是病,請師父幫我醫治。」曹山說:「不醫。」和尚問他為什麼,曹山說:「我要叫你求生不得,求死也不得。」曹山為何用這種方法?它會產生什麼效果呢?

  答:
  
  普通人都求生而怕死;也有一些人認為生不如死,因為活得太沒意思,所以想死。這種觀念都是錯的,非死不可時,求生無用;未死時求死,豈有此理。
  
  若有因果觀念,知道生死有一定的時間,要改變它的話,只有少數人能夠做到,例如佛、羅漢與大修行人可以留壽,本來在某個時間應該死,但可以在人間多留幾個月或幾年,又如大惡之人本不該死,卻可能橫死或早死,譬如糟蹋身體而死、違法亂紀而死、被謀殺而死、或因天罰而死。除了這些例外,一般人的生與死都是確定的,求生或求死都是多餘的。
  
  這位出家人要曹山禪師治他的病,該病其實是心病,也就是煩惱。但是心病不是任何人能醫的,即使醫了也只是表面,不能徹底。所以,有煩惱的人向心理醫生求助也很難將之根除,必須經常找他談話,也許要找一輩子,也許心理醫生自己也害起病來。心病要無所求,也無所捨才能醫治。
  
  站在禪宗的立場,凡有執著、有我、有所求、有所避,皆是病;求醫治病也是病,因為那是自我的執著。若不求生也不求死,這就是平常心、無我無私的心,此即解脫。若真要治病,解脫是最好的方法了。曹山說:「我要你求生不得,求死也不得」,實在是沒有「生」這個東西,也沒有「死」這回事,只要擺下生與死的問題,你就沒病了,就可以解脫生死。
  
  這兩句話非常有意思,大概只有禪修或禪悟的人才能體會,不過一般人也可以學習,不要貪生怕死。貪生不一定能長壽,怕死也不一定有用,不貪生怕死則可能活得舒服一點,也會長壽一點吧!


聖嚴說禪 聖嚴法師著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Rank: 6Rank: 6

狀態︰ 離線
2
發表於 2019-9-11 07:56:42 |只看該作者
 有位出家人對曹山本寂禪師說:「我全身都是病,請師父幫我醫治。」曹山說:「不醫。」和尚問他為什麼,曹山說:「我要叫你求生不得,求死也不得。」曹山為何用這種方法?它會產生什麼效果呢?

若不是答非所問,不然就是講話顛三倒四
這種手法在禪宗很常見。不只可以掩蓋自己的無知,還可以顯得高深莫測
有智慧的修行人 不應該被這種騙術所愚弄。浪費時間在猜測禪師講的話是什麼意思?
玩文字猜謎 不是修行的正途


佛陀從來不會答非所問
佛陀從來不會講話給別人猜
佛陀從來不會講話顛三倒四

禪師的言行舉止,完全不符合佛陀的言教身教
所以不應該跟隨邪師 整天耍嘴皮 大玩文字猜謎

Rank: 6Rank: 6

狀態︰ 離線
3
發表於 2019-9-11 08:06:16 |只看該作者
本文最後由 serendipity 於 2019-9-11 09:39 編輯

禪師將「猜」美其名為「參」

玩弄文字 也掩蓋不了「參」也是識心運作 這個事實
佛性不是你能「參.猜」得到的。佛性 不是你所能思量的。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一切有情思量佛境。心則狂亂 不知此彼。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用此思惟 辨於佛境。猶如空花 復結空果。展轉妄想。無有是處。

《文殊師利所説不思議佛境界經》無爲者 非思量境界。



世尊告訴大家:離思量 見聞覺知,才能見佛性。
禪師卻教人用見聞覺知心「參」他講什麼。這與佛說完全抵觸,禪師所為 都是在誘導人們走邪道


《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
世俗諦者謂一切世間。語言文字 見聞覺知。
勝義諦者謂心行處滅 無復文字。離於一切見聞覺知

《勝天王般若波羅蜜經》
云何如如...離相無相 遠離思量
...離凡境界 過諸魔事。能離障惑 非「識」所知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8-25 05:24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