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230|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本教故事] 本自天然,不假雕琢 [複製連結]

Rank: 6Rank: 6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9-9-16 19:14:44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本自天然,不假雕琢
  
  問:
  
  雪峯禪師看到一根從山上撿來的樹枝,形狀很像一條蛇,就在上面刻了「本自天然,不假雕琢」八個字,然後送給師父長慶大安禪師,大安禪師看了以後說了兩句話:「本色住山人,且無刀斧痕。」如果雪峯心中已全無雜念,大概不會多此一舉吧?

  答:
  
  雪峯禪師動了刀、做了手腳,的確是多此一舉。日前在法鼓山所開的一個景觀設計會議中,很多人都主張維持自然,不加雕琢。但參與討論的多半是藝術家和工程師,他們認為所謂自然是用人工來捕捉、安排之後,使其具有自然的樣子。自然本來不需去動它,但人所居住的環境需要有建築物和活動的空間。法鼓山原是一片草莽,還是得用人工來改造,並且用人工使其近乎自然。比如蓋房子,要讓它跟山的背景和地理環境很搭配、很協調,就像是山上自然長出來的;在色調、造型和空間的配置上,都是用人為的方式改變環境使成自然。這是很有趣的事。
  
  雪峯禪師所見到的枯枝即使再像蛇,也不過是木枝,根本不是蛇;不把木枝變成蛇,不去刻那八個字,才真正是天然的。現在很多藝術家去山裡找枯木樹根,經人工雕琢後成為所謂的天然藝術品,實際上已不天然。
  
  從一般人的眼光出發,原來的木樁竹根如果不加雕琢,大概看不出其美,只能當柴燒,不能當景看。若從禪師的觀點而言,他不是要欣賞藝術品,也不是要創作藝術品,原本是什麼就是什麼。
  
  教育本身也是一種雕琢,所謂玉不琢不成器,人需要教育的薰陶才能改變氣質。但是開悟、佛性這東西不是雕琢出來的,是天然的,是本來就在那裡的;經過教育和修煉之後,佛性自然出現。所以這兩句話包含了幾層意思。
  
  雪峯禪師把天然的東西當成雕琢的東西,把雕琢的東西當成天然的東西。在某些情況下雕琢自有其必要,但是本來面目不是雕琢出來的,是超越於雕琢才能出現的。不過,話說回來,若不經過修行和訓練,沒有老師的幫助和引導,要明心見性大概很不容易。所以我們要從不同的層次來體認,不要單以一個層次來概括論定。



聖嚴說禪 聖嚴法師著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8-22 21:51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