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4-12-20
- 最後登錄
- 2025-7-28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20189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51531
- 相冊
- 1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腸躁症好困擾 專家建議:可採低腹敏飲食
腸躁症狂跑廁所好尷尬,專家建議,可採取「低腹敏飲食」,但必須在醫師、營養師控管下,且不可長期執行,部分特殊族群也不適用,以免造成營養失衡等問題。
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主任許惠玉解釋,國外研究已證實「可發酵性的寡糖、雙糖、單糖及多元醇」,可能是造成腸胃道敏感的關鍵,攝取過多時會誘發腸躁症,容易發生無法在小腸被完全吸收而直接進入大腸,帶入水分造成腹瀉,或是經過腸道細菌發酵後,產生氣體引起腹脹、腹痛,相關高含量的高腹敏食物包含小麥、豆類、含有乳糖乳製品、大部分含糖飲料、蘋果、梨…等。
許惠玉說明,低腹敏飲食並非只是避免上述相關食物,而是必須在醫師、營養師建議下分三階段執行,第一階段是完全避免高腹敏食物,通常要一週以上才會見效,第二階段將高腹敏食物重新逐一加入至餐食中,測試病發原因,第三階段找出患者對個別食物腹敏狀況,提出相應飲食建議。
此外,許惠玉補充,台灣常見的低腹敏食物包含白米、糙米,以及火龍果、百香果、奇異果、草莓,紅蘿蔔、菠菜、茄子…等。
不過,許惠玉提醒,低腹敏飲食不建議長期執行,因可能減少蔬果、雜糧類攝取,會造成營養失衡,特殊對象如幼兒、老人、飲食不正常者也不適用。
(自由時報健康醫療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