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5-20
- 最後登錄
- 2025-8-21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30451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0055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此《淨影疏》是淨影寺沙門慧遠所撰。此慧遠又名小慧遠,非晉朝慧遠。
他判《無量壽經》為頓教法門,因其主要對象是凡夫厭惡生死,發心求生淨土,即能成就,故知是頓。
《華嚴》所具備的特色,如六相十玄諸義,本經亦具足,所以《無量壽經》可稱頓中之頓、圓中之圓。
蓮池大師當年作《彌陀經註解》,頗費苦心。那個時代禪宗風氣很盛,對淨宗往往有輕視之表示。
在這種情況中,要想弘揚淨土,必須先把這些障礙破除,使大家心悅誠服,認識淨土法門。
疏鈔之作,引用《華嚴》、《法華》大乘經典之處頗多,其目的無非欲將《阿彌陀經》提升與《華嚴》、
《法華》具同等地位。做這項工作,如對於淨宗沒有真正深入的體會是做不到的。
在中國佛教界提到大乘圓教或一乘圓教的經典,一致認為一是《華嚴》,二是《法華》,三是《梵網》。
殊不知本經與《阿彌陀經》不僅是一乘圓教,更是圓頓之極。黃念祖居士依據疏鈔義,專論本經中事事無礙之相,取《探玄記》所說十玄次第,引證經文。
《探玄記》是《六十華嚴》的註解,賢首大師所作。清涼是賢首的學生,清涼註解《八十華嚴》,
他的老師註解《六十華嚴》。引證經文,以明本經實具十玄,證明他與華嚴教義沒有兩樣,所以稱為中本華嚴,《華嚴經》為大本華嚴,《阿彌陀經》為小本華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