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6-3-23
- 最後登錄
- 2025-6-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8042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0731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毛棶的價值和栽培技術
毛棶,山茱萸科棶木屬,落葉喬木。別名:油樹、紅椋子、綠椋子、黑椋子、小六穀、車梁木、紅零子、紅梗山茱萸、八樹、癩樹。原產中國,我國多省區均有分布。生於海拔1000~2500m。毛棶單株產果實量高,含油可達27~38%,群眾稱頌:"一株毛棶木,一畝油料田。"毛棶樹形美觀、花繁葉茂,是庭院綠化及水土保持,荒山造林的優良樹種。
毛棶樹高6~15m,樹皮厚,黑褐色,幼枝對生,綠色。葉對生,紙質,橢圓形。傘房狀聚傘花序頂生,花白色,有香味。核果球形,成熟時黑色,核骨質,扁圓球形。花期5~6月,果期8~9月。毛棶較喜光,深根性,根系發達,萌芽力強,不耐水漬,較耐乾旱瘠薄,對土壤條件要求不嚴,在弱酸、中性和弱鹼的沙土至粘性土壤上均能生長。本種是木本油料植物,果實可供食用或作高級潤滑油,油渣可作飼料和肥料,葉和樹皮可提制拷膠,其枝葉入藥,有解毒斂瘡嫩的功效。毛棶木材堅硬,紋理細密、美觀,可做家具、雕刻等。
毛棶的育苗技術
(1)採種處理:採種母樹選擇高產優質的15年生以上的健壯樹,當果實由綠色變成紫黑色、果實發軟時採收。去除果柄枝葉,用冷水或熱水浸泡、揉搓,進行脫脂處理,洗凈後陰乾播種。或用50~60℃的溫水浸種2~3次,每次30分鐘,冷卻後置室內催芽, 50%露白時播種。
(2)播種:苗圃地宜選擇在有灌溉條件的、土質濕潤肥沃的沙質壤土或輕黏壤土為佳。春、秋兩季均可。春播3月上旬,秋播宜在11月中旬至地結凍以前。按行距30cm開溝條播,覆土厚度2~3cm。播種後及時鬆土除草、追肥灌水,保持土壤疏鬆濕潤。及時防治葉斑病、地老虎、蠐螬為害。毛棶為對稱分枝,側枝生長極其旺盛,適當修剪1~2次,促進苗木生長,苗高50cm即可出圃造林。
毛棶的栽植技術
(1)栽植:毛棶造林地適宜選擇地勢平坦,土壤深厚肥沃的立地條件,保證毛棶生長發育、早實豐產。植苗造林多用1年生苗,春季土壤解凍時或次年秋季,隨起苗,隨栽植。山地造林要在先年進行魚鱗坑整地,坑長0.8m,寬、深各0.6m,造林密度一般為6×6m或6×8m,水肥條件差的山地,可採用4x6m或5x5m。在乾旱多風的地區採用截干造林,提高造林成活率。造林後適時灌水施肥,有利於幼林生長發育,提早結果。每年春夏兩季灌水2~3次,在落葉後或萌芽前,施有機肥,蓋土灌水。以後每年結合施肥灌水1~2次。
(2)修剪:毛棶萌芽力強,隨著幼林的生長,樹冠內萌發出許多側枝,所以必須整形修剪。春、秋兩季均可進行修枝,在定乾的基礎上,修去基部萌生的徒長枝、重疊枝、下垂枝和競爭枝等,以保證通風透光,樹形完整,生長結果。
來源:中國農林科技網
|
-
總評分: 威望 + 2
SOGO幣 + 10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