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1487|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 道教養生思想包括哪些方面?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星座之星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方寸之美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0-2-13 21:32:57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道教養生思想包括哪些方面?

每個人都應遵循:「合理膳食、寒溫適宜、作用溫和、安全可靠、保護胃氣。」真正做到「吃出健康」,以提高生命質量,減少疾病,延長壽命。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健康也越來越關注。養生保健己經成為現代生活方式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尋找養生保健的方法,推動健康生活方式,是醫學及其相關科學研究的重要課題。

1.道教養生思想,道教,是我國的傳統宗教;養生,是道教文化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在道教中,道始終和術緊密相聯,道教思想伴隨著道術的發展,道教的很多道術,都是養生修煉術。道教養生觀,是道教對人的生命、人與自然、精神與自然關係等一系列問題的基本認識和態度,是道教養生思想的基礎。大量道教養生著作和養生方術,充分體現了道教珍愛生命、重視養生,渴望永生的熱忱和探索精神。道教養生作為道教文化體系的一個重要內涵,不僅包含了醫學、飲食還與哲學有奇妙的聯繫,其理論精華為後人高度讚揚、研究學習並不斷完善。

2.順應自然的生命觀,「養生」一詞最早出現於道家經典之一的《莊子》中。《莊子·大宗師》:「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地。人之有所不得與,皆物之情也。」道家的生命觀是一種順應自然的生命觀,告誡人不要過分狹隘地執著於當下「我」的生命,而要從宇宙自然的永恒生命的背景中來體驗個體生命的永恆根基,達到齊物我、同生死、合天人的精神境界,強調要順乎自然。

3.仙道貴生思想,道教典籍《無始無量度人上妙經》強調「仙道貴生」。貴生思想是道家、道教的重要精神財富。「仙道貴生,無量度人」是道教的最基本宗旨。道教強調要「樂生、重生、貴生」,以生為樂,倡導人們爭取享其天年,而最高理想則是長生不死。這一古老的價值觀,被道教繼承和發展。

4.形神相守的養生思想,如葛洪《抱朴子內篇·至理》:「夫有因無而生焉,形須神而立焉。有者,無之宮也:形者,神之宅也。故譬之於堤,堤壞則水不留矣。」這告誡我們要做到形神相守,又如《莊子·在宥》:「無視無聽,抱神以靜,形將自正??目無所見,耳無所聞,心無所知,汝神將守形,形乃長生。」因此,人若要長生久視,就應當經常收視返聽、恬淡虛無,使形神相守。5修德行善,頤養天年,道教「重命養生」,在面對死亡的陰影之前,道教強調以高度責任感去探索生命的奧妙,力圖創造一個統一的完美的自我,使之依從人類的願望,讓生命進入永恆狀態。

中醫養生講究「天人合一」與「治未病」,認為天道有春、夏、長夏、秋、冬五個季節的變化,人體對應有肝、心、脾、肺、。腎五臟,春季養肝,夏季養心,長夏養脾,秋季養肺,冬季養腎。人的起居生活、養生保健也應該與天地相參,順應季節變化,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素問·四氣調神大論篇》記載:「故陰陽四時者,萬物之終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苛疾不起,是謂得道。」早在先秦時期,古代勞動人們便認識到起居生活和養生保健要與四時相參的重要性。《素問·上古天真論篇》亦日:「精神內守,病安從來?」強調了形與神相互依存的關係。形神相守,方能長生;若形神分離,則生命終結。故《靈樞·天年》說:「百歲,五臟皆虛,神氣皆去,形骸獨居而終矣。」強調養生須做到形神相守。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7-30 06:52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