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6-2-26
- 最後登錄
- 2024-11-2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7509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3890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農村常見野菜,清熱利濕、消炎止渴——馬齒莧的栽培技術
馬齒莧為馬齒莧科,馬齒莧屬,一年生草本植物。別名:馬莧,五行草,長命菜,五方草,瓜子菜,麻繩菜。原產中國,我國南北各地均有分布。馬齒莧莖葉清新小巧,花朵小巧可愛,可於陽台盆栽種植,食藥兼用,營養價值極高。
馬齒莧莖葉可食用,做菜饅頭,涼拌、做湯均可。其莖葉、種子可入藥,有清熱利濕、解毒消腫,涼血止血、消炎止渴。用於熱痢膿血,熱淋,帶下病,癰腫惡瘡,丹毒、明目,利大小腸。可抑制人體對膽固酸的吸收,降低血液膽固醇濃度,改善血管壁彈性,對防治心血管疾病很有利。
養生菜譜:取適量麵粉加酵母粉進行發麵,面發好後將洗凈的馬齒莧莖葉剁碎與面混合揉勻,切成方塊狀,上蒸鍋蒸40分鐘,出鍋後切成小塊,裝入碗中,淋蒜泥紅油汁即可食用。
馬齒莧莖平臥或斜倚,伏地鋪散,多分枝,長10~15厘米淡綠色或帶暗紅色。莖紫紅色,葉互生,有時近對生,葉片扁平,肥厚,倒卵形,似馬齒狀。花無梗,簇生枝端,午時盛開,花瓣黃色,倒卵形。蒴果卵球形,蓋裂;種子細小,多數偏斜球形,黑褐色,有光澤。花期5~8月,果期6~9月。馬齒莧喜光、喜高濕,耐乾旱瘠薄、耐寒、耐澇,在蔭濕肥沃的中性和弱酸性土壤上生長良好。
馬齒莧的栽培技術
(1)育苗技術:播種育苗,及時採集成熟種子,干藏翌年早春播種,播前整地施基肥,將種子和細土混合,採用撒播法進行播種,播後覆薄土,稍加鎮壓,及時噴水保持苗床濕潤,出苗後及時除草,苗高3厘米時間苗,苗高5厘米時即可移栽。扦插育苗,從當年播種苗上採集長勢旺的莖,剪成5厘米長做插穗,按株行距3×5厘米扦插,扦插深度3厘米,及時澆水保持濕潤,插穗生根後追肥,生長穩定後即可移栽。
(2)栽培技術:選擇蔭濕肥沃的中性或弱酸性土壤施基肥,按株行距12×15厘米挖穴栽種,栽後澆透水,及時鬆土除草。於開花前採集10~15厘米的嫩梢,採收晚莖葉會變老,影響食用價值。每20天可促使一次,採收後需追施肥一次。
來源:中國農林科技網
|
-
總評分: 威望 + 3
SOGO幣 + 30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