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5-20
- 最後登錄
- 2025-8-17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30451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0055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這個「觀照般若」是什麼呢?
「如理而照,照不異寂」。
我說眾生若真正像我剛才說的那個「觀照」,那還只是個初步,還是粗淺的。
真正的「觀照」是很深的境界。「即理而照」完全是合乎這個本體的去照。
這個「無住生心」就是「理」,用這個事照,我這個心寂然無住,又不斷滅,以這個為我們心的鏡,這就是「即理而照」。
「照不異寂」,在照的時候,跟這個「寂」並沒有不同,所以這也就合乎了「無住生心」。
在照的時候跟那個寂,跟那個空寂沒有相異。
就好像鏡子一樣,鏡子很寂,它可是能照,鏡子並無心,而它能照,而且鏡子的照就比我們高,它不留一點痕跡,你什麼人來,給你反映的真真實實,一點不錯,毫釐不爽,只有在空寂之中才有這種作用。
這個鏡子就是我們很好的一個譬喻。所以這樣叫「觀照般若」。
「文字般若」是什麼呢?「如理詮寂,寂詮即照,是名文字般若。」
就是「如這個實際的理體」來表明什麼叫做「寂」。
無有音聲,無有所住心,應生清淨心。
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但是修一切善法,無住而生心,用這些來表達這個「寂」。
那麼在「寂」不離開「寂」而能夠做一些表示說明,這就叫「文字般若」。
這個「文字般若」,用我自己語言粗淺的說,也就是說是從「實相般若」中所流出來的,「實相」就是咱們「觀照般若」的本體、「文字般若」的本體。這三個是互相聯繫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