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5-20
- 最後登錄
- 2025-8-10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30451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0055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再解釋第九大願恒順眾生:即是恒常隨順眾生之種類根性,以利益之,成就之。
我們對於一切眾生,須要承事供養,而且必須盡其恭敬。
要把眾生當作父母恭敬。要把眾生當作諸佛恭敬。
眾生有了疾病,我們為作醫藥。眾生迷失了道途,我們指示其正路。
眾生處於暗夜,我們為設燈明。眾生受了貧窮,我們助其財富。
經云「菩薩若能隨順眾生,則為隨順供養諸佛。
若於眾生尊重承事,則為尊重承事如來。
若令眾生生歡喜者,則令一切如來歡喜。」
讀了這段經文,可以知道恭敬供養眾生的原因,是為令一切如來生歡喜的。
但這不是最重要的道理,這只是如來的方便說法,漸次引進我們來恭敬供養眾生的。
因為我們這些凡夫弟子,只知道恭敬供養如來,而不知道恭敬,供養眾生。
所以如來方便誘導說:凡是欲令如來生歡喜者,必須先令眾生生歡喜。
眾生皆大歡喜了,如來自然歡喜了。換句話說:設若我們不肯恭敬供養一切眾生,但肯恭敬供養一切如來;則一切如來不會生歡喜的。
比方說:我們住的地方,遭受了風災水難;一切民眾無衣無食,無家可歸。
這時來了一位大慈善家,救災救難。我們知道了,就盡力的幫助他,去救濟災難!
一切民眾轉危為安,皆大歡喜;這位大慈善家,自必亦大生歡喜了。
反之,我們坐視民眾受災受難而不救濟;只忙著招待這位大慈善家,這位大慈善家能生歡喜心嗎?
所以欲令如來生歡喜者,必先令眾生生歡喜。然而這只是如來方便引導我們發心而已。
在本經文中,尚有一段最重要的道理,其他經中是很少見到的。我們應當注意及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