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5-20
- 最後登錄
- 2025-8-10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30451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0055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五、貫穿義,教中事理、智斷、行位、因果等,穿成一貫,不令零落故。
六、攝持義,謂攝持所化眾生,歸於本源,不令攀緣六塵,輪迴五道故。以上六義,依佛地論。
七、常義,萬古常規故。八、法義,千葉同軌故。此二義是梁昭明太子所出,感法師,以此常法二義,
解繩墨湧泉云:法則舉直以措枉,繩墨以譬之;常則汲引而無竭,湧泉以況之。
九、典義,謂妙理圓正,無偏邪故。十、徑義,超出生死之徑路故。釋經名竟。
丁二 釋品名
入,證入也。有能,有所。不思議境界為所入,普賢行願為能入。言不思議者,心言罔及故。
問:何法心言罔及為不思議?答:即解脫境是。解脫境界所以稱為不思議者,具含四義:一、事相,境界無邊,故不思議。
二、理性,境界深遠,故不思議。三、理事無礙,故不思議。四、以性融相,重重無盡,故不思議。
言解脫,亦有二種:一、作用解脫,謂作用自在,脫拘礙故。二、離障解脫,謂用二智照,離二障故。
由於內體無障,故得外用無累。二義相成,總名解脫。境界亦二:一、
分劑境界,如國疆域,各有分劑,佛與普賢,德用分劑,無能及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