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482|回覆: 3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教傳經咒] 釋隆迅法師 講經 楞嚴經淺釋64 [複製連結]

Rank: 9Rank: 9Rank: 9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0-4-11 16:53:11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楞嚴經淺釋64
我們看見的跟菩薩看見的,有什麼不一樣?我們也見啊,但是我們的見是有染著的,我們的見是不清淨的,我們的見是帶著分別執著的,這個叫識不叫智。但是當你轉成智的時候,它還是一樣了了分明。修行者有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凡夫的階段,叫作見山是山,見水是水﹔見山是山,見水是水是什麼呢?這是分別意識。等到他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的時候,等於他不是凡夫,是證道的羅漢。羅漢證得空性,所以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這個階段空了。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這叫矯枉過正。第三個階段,妙用起來變成智慧了,轉識成智,他既不著空,也不著有,既不是見山不是山,也不是見水不是水,是見妙山妙水, 說見山是山,見水是水。菩薩大乘精神就在這裡,裡面都是充滿智慧。這個智慧是本來智,無私的智慧,人人本具,個個不無的,本來就有的。本來智慧現前了,就是了了分明而不黏著,他不會起心動念,就如如不動。所以我們說這個如來藏,就是含有智慧和慈悲的,藏呢,等於是一個本體,一個寶庫。如來藏也可以說,如字含有藏,藏字含有如,不變隨緣,隨緣不變。 一體一用,一體二用都在裡面。
這個題目還沒解釋完,後面還有四個字 ,妙真如性。如來藏妙真如性,真如一般在佛法中,都解釋成為本體,人的這個本性佛性。真如就是這佛性。
已有 1 人評分威望 收起 理由
xo + 1

總評分: 威望 + 1   查看全部評分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Rank: 6Rank: 6

狀態︰ 離線
2
發表於 2020-4-11 18:21:45 |只看該作者
本文最後由 serendipity 於 2020-4-11 18:26 編輯
我們看見的跟菩薩看見的,有什麼不一樣?我

《思惟略要法》
凡夫未得 慧觀。見諸虛妄之法 有種種相
得實相者 觀之如鏡中像

《悲華經》觀一切法 如鏡中像
《佛本行經》以佛眼觀見 三千界如鏡
《父子合集經》智者觀諸世間法。 譬如鏡中現影像


凡夫和諸佛菩薩 所看見的有什麼不一樣?
凡夫所看見的是「
佛菩薩看見的是「鏡中像

「相」就是 實物的東西
「鏡中像」則是 空無實物


《佛説法集經》一切法唯是名字。以無實物故。
《大乘入楞伽經》真實中無物


Rank: 6Rank: 6

狀態︰ 離線
3
發表於 2020-4-11 18:30:56 |只看該作者
本文最後由 serendipity 於 2020-4-11 18:33 編輯

看見世間如鏡中像,空無實物,這叫做「見如來

《大薩遮尼乾子所説經 》不見物故。名見如來
《佛説菩薩行方便境界神通變化經》不見一切相者名見如來。見無有物見如來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真諦譯
凡所有相 皆是虚妄。無所有相 即是眞實。由相無相見如來


Rank: 9Rank: 9Rank: 9

狀態︰ 離線
4
發表於 2020-4-22 08:59:23 |只看該作者
serendipity 發表於 2020-4-11 18:21  
《思惟略要法》
凡夫未得 慧觀。見諸虛妄之法 有種種相。
得實相者 觀之如鏡中像。

離相寂滅, 離諸形象,自得寂滅.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8-10 01:58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