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6-10-2
- 最後登錄
- 2024-12-11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632
- 閱讀權限
- 90
- 文章
- 624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楞嚴經淺釋64
我們看見的跟菩薩看見的,有什麼不一樣?我們也見啊,但是我們的見是有染著的,我們的見是不清淨的,我們的見是帶著分別執著的,這個叫識不叫智。但是當你轉成智的時候,它還是一樣了了分明。修行者有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凡夫的階段,叫作見山是山,見水是水﹔見山是山,見水是水是什麼呢?這是分別意識。等到他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的時候,等於他不是凡夫,是證道的羅漢。羅漢證得空性,所以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這個階段空了。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這叫矯枉過正。第三個階段,妙用起來變成智慧了,轉識成智,他既不著空,也不著有,既不是見山不是山,也不是見水不是水,是見妙山妙水, 說見山是山,見水是水。菩薩大乘精神就在這裡,裡面都是充滿智慧。這個智慧是本來智,無私的智慧,人人本具,個個不無的,本來就有的。本來智慧現前了,就是了了分明而不黏著,他不會起心動念,就如如不動。所以我們說這個如來藏,就是含有智慧和慈悲的,藏呢,等於是一個本體,一個寶庫。如來藏也可以說,如字含有藏,藏字含有如,不變隨緣,隨緣不變。 一體一用,一體二用都在裡面。
這個題目還沒解釋完,後面還有四個字 ,妙真如性。如來藏妙真如性,真如一般在佛法中,都解釋成為本體,人的這個本性佛性。真如就是這佛性。 |
-
總評分: 威望 + 1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