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6-10-2
- 最後登錄
- 2024-12-11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632
- 閱讀權限
- 90
- 文章
- 624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楞嚴經淺釋00037
你不能說,世間法我覺得要專心一意的去觀念。佛法就可以三心兩意,這是不對的,這樣沒法成功。你以為佛法的成就,比世間法更容易嗎?怎麼世間法要用那麼多心思,而佛法反而隨隨便便就可以呢?還要好好的行才能夠成就。我們之所以不能夠自覺,就是因為迷失了我們的覺性。我們說覺性,就是有三因的佛性。剛才我們提過三因,要有三因的佛性才能悟,沒有三因的佛性就不能夠悟。這三因佛性不是學來的,不是從外面去求得的。而是人人本具、各各不無的,這個正因的理性,還有了因的慧性,和緣因的善性。三因的佛性是人人本具的,不可能傳給別人。釋迦牟尼佛也不是老師教的,是他自己夜睹明星開悟的。因為他是本有,他不是從外面得到什麼,一觸明星他就明白,認識自己了,這個叫做正因的理性,正因的理性就是本覺。這是緣因的善性,遇到明星,然後產生智慧,這個智慧就是了因的慧性,最後大徹大悟。然後他說法度人,結善緣,這是他本來的使命,所以是緣因的善性,最後度化眾生,也是緣因的善性。我們說覺是什麼呢?我們老和尚解釋,就叫做明白。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大人之學的道理在哪裡呢?就是當下明白。大學之道在當下明白,明白什麼?明白的這個明啊,明白這個明德。明德是我們本身具備的佛性。明白你的這個明白,就是明白你這個本覺,覺悟你這個本覺,就是在明明德。但是這個明德,
你不要說,明白什麼,明白了就是明白了,明白宇宙人生真理,宇宙人生真理,只是一個代名詞,明白什麼?不必畫蛇添足了,沒有一個說得出、想像得到的東西被你明白,沒有明白什麼,就是明白了,Beyond Words!不可思議!那你說怎樣,能夠理解?我們現在把心空下來,他是不是就不想了呢?只是不想,不想不就空了嗎?空了好! |
-
總評分: 威望 + 1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