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20-1-4
- 最後登錄
- 2025-1-14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9050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32552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親情讓我們懂得如何告別
親情,是一首詩,是風箏一端的絲線,是內心無法觸動的痛點,是前行路上的驅動力。
有時候,我們努力,是想努力成為父母曾期望過的樣子,亦或直接成為父母的樣子。
聽過這樣一句話:"愛情教會我們如何在一起,親情教會我們如何平靜的告別。"
雖然我們還可以抓住年少輕狂的尾巴,還可以肆無忌憚的張揚自己,還可以感覺到來日方長。
其實,未來正在偷偷的到來。
前幾天看孫楠的一次演講,說的是因為女兒迷戀於網絡遊戲,他便決定遠離喧囂的城市,去農村生活的故事。
因為忙碌,他甚至眼睜睜的看着女兒的變化,卻不知所措,終於,他想為了女兒放棄一些東西。
縱然有人以為他經濟出了問題,或者是精神出了問題,他依然堅持。
後來,他的女兒丟下了遊戲,和他一起牽手漫步,學畫畫,練毛筆字,甚至那些豐富多彩的課程。
他的付出有了收穫。
因為他希望等自己老去,能給孩子的,不單單是金錢物質,更重要的是一種精神層面的東西,比如回憶。
我們愛孩子,並不是奢望能回報多少,而是相互陪伴一程中彼此的珍惜和愉悅。
親情的力量就是這樣,讓人折服。
一次情感節目裏,塗磊老師回憶起自己母親的落淚,讓我感覺到生命的有限和人生的無力。
有時候,我們總覺得平安無事,其實是父母背後多少次善意的隱瞞。
親情,最無價。
即便是腰纏萬貫的你,面對生命,面對親人,依舊是同等的待遇,同等的一次機會。
親情,同樣可以最廉價。
你無需山珍海味,只是時不時的記得"投其所好",多"煩煩"父母,多陪在他們身邊就好。
此時,陪伴對你來說,就最廉價。
看過很多終於"修成正果"的作家或者演員,每當談及自己父母的時候,總會控制不住自己的內心,或許,只有失去過,才明白那種遺憾和煎熬。
越來越多的人,不再將財富作為唯一資產,更多的人開始注重靈魂深處的影響。
這或許就是上下五千年輪迴的結果,畢竟,人終究逃不脫一個"情"字。
09年台灣一部很熱的電影里有這樣一句台詞:"我一直以為我是風,等到遍體鱗傷後才知道,其實我們都只是草,原以為是風,可以掌握自由,到最後才知道我們是隨風擺佈的草而已。"
有時候的身不由己,大概都是因為在努力為親情負責的緣故。
像"葉落歸根",像"走的再遠,也不要忘記當初出發的地方"。
像為過年團聚的我們,像保持善良的我們,像那些總不願意忘記過往的我們。
親情,是一種召喚,是指引方向的航標。
所以,我們才痛,才欣喜,才會感受到人間百態。
最後用曹植的一段話結束本篇:
煮豆持作羹,
漉菽以為汁。
萁在釜下燃,
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親情,一定是最能讓我們舒服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