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5-20
- 最後登錄
- 2025-8-3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30451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0055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詳見四十華嚴第四卷,文殊菩薩在福城東邊說法,舍利弗領六千比丘弟子,皆回小向大,欲學菩薩道,舍利弗勸令親近文殊,受文殊教化,成就菩薩道,也參加華嚴勝會。華嚴經到第九會才有聲聞出現,即此六千比丘。
彌勒菩薩,而為上首;賢劫一切諸大菩薩。
彌勒菩薩為上首,領賢劫諸大菩薩。
賢劫有千佛出世,釋迦世尊第四,彌勒第五,後面還有九百九十五位,正在行菩薩道,並及賢劫中興隆佛法的諸大菩薩。
無垢普賢菩薩,而為上首;一生補處,住灌頂位諸大菩薩,及餘十方種種世界普來集會,一切剎海極微塵數諸菩薩摩訶薩眾。
普賢菩薩為上首,統領十方剎海極微塵數菩薩眾。
普賢菩薩煩惱斷盡,只留一分生相無明,成佛頓斷,是因心最圓滿的菩薩,故謂「無垢」,歎彼斷惑勝德。
「一生補處」,即等覺位,後補佛位,教化眾生。
「灌頂」,是譬喻。古印度風俗,太子登基時,取四大海水,灌其頂,以承王位。「灌頂位」,也就是等覺位,即補處菩薩,藉喻此類菩薩,進一步便成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