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5-3-13
- 最後登錄
- 2025-9-11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78456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20057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清朝時期,公主們為何難以生育?看看她們所處的「環境」就知道了
2020/06/07 來源:南書房
引言
你享受一份快樂,就要付出一份努力。任何事物都是講究平衡的,有時候,看似高高在上的個體,其實風光的背後有著我們普通人所不知道的辛酸和苦楚,而這些都因為階級的存在不為我們所知。
不論是國外還是國內,「公主」這個名詞代表似乎就是高貴,優雅,嬌寵和不問世事。其實真正的公主是什麼樣子的?是不是像我們想像的那樣美好?
01
眾所周知,清朝是在「清承明制」的基礎上建立的,其大部分制度都是仿照故明王朝而設立的,女兒也是照著明朝的制度封了公主。不同的只是封號,正宮娘娘生的就是固倫公主,嬪妃生的則是和碩公主,所以清朝的公主就這兩個稱號,非常容易分別。
不過,別看都頂著公主的封號,其實她們的生活並不如我們想像的那樣風光。首先,就生存而言,女真沒有建國的時候,生的女兒似乎要好養活得多,但自打進關占了大明的江山,這皇家的兒女反而經常活不到成年了。
據史料記載,順治皇帝六個女兒就活下來了一個,而康熙皇帝雖然兒女眾多,十幾歲就已經當爹了,但二十個公主里也不過只有八個女兒長大成人。雍正時期更是「凋零」,只養大了一個公主。乾隆的十個閨女有一半幼年夭折。這倒不是什麼現世報,而是因為這些皇帝成親都有點過早,所以嫁過來的妃子們就更小了,這樣一來,早期生出來的孩子身體非常不好,夭折也就不是什麼奇怪的事情。想想康熙爺可是十三歲就當爹了,這個年齡現代的孩子還處於「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吧。
02
此外,就算是平安長大成人,這些看似高貴的公主也生活得不太如意,因為她們從小就擔負起了一個使命,即聯姻。
清朝建立初期,公主們大多都是嫁到蒙古去,因為彼時的蒙古正是清朝最堅實的盟友,所以採取這一封建古老而又行之有效的方式去聯絡感情也就在所難免。結果就是清初的後宮幾乎都是蒙古貴女的天下,孝莊太后就是蒙古的博爾吉濟特氏,輔佐三代帝王也是個了不起的女人。後期,清政府坐穩了江山,公主也就更傾向於來攏絡滿族權貴和漢人里比較重要的心腹大臣。
03
「尚公主」這件事不論在哪個朝代其實都是當臣子的頗為抗拒的,為何?原因很簡單,公主是皇家女,尤其是皇帝寵愛的女兒,更是讓臣子家裡覺得為難。
首先,就是這地位上的問題,不是「嫁」而是「尚」,這便代表著公主是一個獨立的個體,而且地位要比家裡的長輩還要高。而在清朝,公主的丈夫叫額駙,和別的朝代的駙馬是一樣的意思。雖然說是貴族子弟里挑選出來的,但是卻是以臣子的身份和公主相處。公主出嫁並不是嫁進這家的門,而是另外有公主府,獨居在內,隨著她出嫁的還有一套陪嫁的「隊伍」,如丫鬟、僕役以及保姆嬤嬤之類。
出嫁後的公主宮裡會每個月出伙食費,也就是說,公主出嫁並沒有占男方家任何資源,還是由宮裡養著的,合計起來有近五百兩白銀。不過幾百兩銀子是公主府全部人員的費用,所以由此也就派生了矛盾。為了這幾百兩銀子的利益,公主陪嫁來的人就不怎麼願意讓額駙經常來公主府了。畢竟這夫妻兩要是感情好了,自己的利益難免也就受到損失。所以清朝的公主婚後也是非常抑鬱的,嫁出來了卻不能和丈夫常見面,想要見面甚至還得賄賂保姆嬤嬤才能得到一兩次機會。如果要求的次數多了,嬤嬤說話就會非常難聽,說公主不尊重之類的。
對於一個封建社會的女子而言,這話已經是非常重的了。所以清朝的公主看似尊貴,其實生活得十分壓抑。
結語
出身高貴的清朝公主們,在出生的時候就得努力生存下來,等到成人後卻依舊逃脫不了成為政治工具的命運。聯姻似乎是她們存在的唯一理由 ,就算是皇帝再疼愛他們,最終也是會有政治意識地把她們嫁給自己心裡最重要的臣子。從蒙古到留京,看似處境好了很多,但其本質上的意義是沒有改變的。而嫁人之後,諸多因素也阻礙了她們唯一能得到溫情的機會,至此,這些公主不過是從一個大籠子到了一個小籠子而已。看似風光的背後,卻還不如普通的人家生活得溫馨幸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