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5-20
- 最後登錄
- 2025-8-3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30451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0055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此明能懺之相,「遍於法界極微塵剎,一切諸佛菩薩前」,是說明懺悔之境,「誠心懺悔,後不復造,恆住淨戒,一切功德」,是懺悔之願。
昔日由於貪瞋痴等心理毛病,策動身口,作諸惡業,今既知過,誠心懺悔,悔恨過去三業不淨,胡作妄為,痛改前非,誓不再造,則不但身不再造殺、盜、淫等惡業,反而常行放生,樂善好施,嚴持佛的禁戒。
口不但不再犯兩舌、惡口、妄言、綺語,反而說和樂語,柔善語,真實語,勸勉、鼓勵等語,甚至宣揚演說佛的正法,稱讚三寶功德。
意不但不再為貪瞋痴所惑,反而進修不貪不瞋不痴三善根,促進三業清淨,增長一切善法,不再犯身三、口四、意三等過失,永恆住於佛的清淨禁戒中,自然滅罪生福,積集一切功德。
佛教人懺悔的方法有三種:
一作法懺、即是依法,或如法懺悔。如法懺悔,必須具備三個條件,一是誠心,犯罪之人,應自動自覺,承認自己的過失,決意改過自新,然後誠心求懺悔。
二是行動,誠心悔過的人,應策動身口,見諸行動,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殷重,(此是印度禮法,在中國則搭衣持具,胡跪合掌)稱名說罪,然後禮足。
三是對象,對上座,對和合僧,或對佛前。如是具足心誠,身禮、口說罪,對和合僧團,或對佛前,求哀懺悔,名作法懺,可滅犯戒之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