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5-20
- 最後登錄
- 2025-8-3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30451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0055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境界之廣也跟前一願一樣。普賢菩薩說:「稱揚讚歎,一切如來諸功德海。窮未來際,相續不斷;盡於法界,無不周遍。」
我們能做到嗎?這個事實,隨著我們的心量。就好像無線電波一樣,只要沒有高山障礙,電波發射出去,距離就無量無邊;如果當中有障礙,電波就被阻隔。
我們的心也是如此,心裡有分別、有執著、有煩惱,就是高山,稱揚的音波就有了障礙、有了範圍,不能盡虛空遍法界。
假如你的心很清淨,沒有分別執著、沒有妄想,你稱讚的功德,確實是盡虛空遍法界。
由此可知,真正的關鍵在一心;用三心,就障礙重重,不能周遍。佛告訴我們,權教菩薩、聲聞、緣覺、六道凡夫,都是用八識。
八識歸納起來,就是三心二意。三心是阿賴耶識、末那識、第六識。二意是指末那識(意根)與第六識(意識)。
不用三心二意,則用的是真如本性;只要用真心本性,決定周遍法界。交光大師註楞嚴正脈,根據經義,教我們「捨識用根」。
捨識,在日常生活中,見色聞聲,不要用八識,要用真性。凡夫眼睛見是用眼識見,耳朵聽是用耳識聽,用六識;他教我們用見性見、用聞性聞,
這樣一轉過來,馬上就成佛了。捨識,用根中之性;根中之性是真的,不是虛妄的。大師提倡得好,確實是世尊講楞嚴的本意,沒有曲解。
交光大師在序文裡說一段故事,值得我們警惕、學習。交光大師生一場大病,阿彌陀佛來接引他往生。念佛功夫不錯,佛來接引。
他忽然想到,楞嚴經自古以來的註解,都沒有說出佛的本意。他向阿彌陀佛告假,想留在世間把楞嚴重新註解,註解好了再去。阿彌陀佛點頭准假,他的病就好了。
這也是生死自在、來去自由。所以,稱讚的音聲能不能周遍法界,看我們用的是什麼心。古大德告訴我們,學佛的兩大原則:1、聽經要「消歸自性」,聽了之後要與自性相應,絕不是一面聽一面胡思亂想。
2、修行,不管念佛持咒參禪,八萬四千法門,要在「轉識成智」;也就是說,不用八識,不用三心二意,要用真性,用六根的根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