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8-5-21
- 最後登錄
- 2025-9-7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3991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8763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百年民俗文化 後壁崁頂放火馬名列南市無形文化資產
台灣好新聞 2020/08/07 12:41
記者李文生/台南報導
傳承百年的台南市後壁區崁頂放火馬民俗,是地方勸善堂的百年活動,經台南市府於今年6月審議通過,7月公告登錄為台南市無形文化資產,為後壁區首項登錄的無形文化資產。台南市長黃偉哲參與體驗火馬施放的震撼,並頒發文化資產登錄證書,由勸善堂主委黃啟明代表接受。
文資處表示,勸善堂為崁頂地區信仰中心,主祀池府千歲。根據考證,聚落北方曾為清代台灣三大民變之一的戴潮春事件古戰場,該地曾經殺戮,陰魂冤氣甚重,經池王爺神示,於每年池王聖誕農曆6月18日前1天,祭拜冤魂、普渡亡靈,燃放火馬作為冤魂前往陰間的腳力,這也是流傳百年的俗諺「池王爺有食,冤魂亦有食」的由來。
今年的放火馬民俗,36隻火紅火馬陸續點燃,吸引不少民眾參與。文資處表示,後壁崁頂放火馬於105年列冊追蹤,數年來仍傳承不輟,市府於今年6月審議通過,7月公告登錄為台南市無形文化資產,名稱為後壁崁頂放火馬,保存者為勸善堂,為後壁區首項登錄的無形文化資產。
台南市長黃偉哲6日晚至後壁崁頂勸善堂廟埕參加放火馬活動,體驗火馬施放炮火的震撼,並頒發文化資產登錄證書,由勸善堂主委黃啟明代表接受。黃偉哲表示,這是後壁區第一個登錄的無形文化資產,放火馬的歷史已經很久,感謝鄉親傳承民俗文化的用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