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5-20
- 最後登錄
- 2025-8-3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30451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0055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這兩首乍看看不出淨土的意思,仔細觀察才真正體會什麼叫淨土。
這與我們念佛求生西方有密切的關係,經文裡確實含有清淨的意趣在其中。
前一首言法界性。大經言:「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性,就是本體。法界性就是法界的本體。
法界包括的範圍非常廣大,時空所含的一切法就叫做法界。
第一首如同前面所念過的理事無礙、事事無礙的境界。
「我能深入於未來」:未來還沒有到,由這一句,當然也就能夠深入到過去。
換句話說,過去、現在、未來,原本是一,不是三。迷了,好像有三際;悟時,是一,一真啊!金剛經云:三心不可得。
過去心、現在心、未來心,三心不可得,找三世也找不到。相有,理沒有。迷則有,悟了則沒有。
底下說明它怎麼能夠深入呢?「盡一切劫為一念」:經文一開端,給我們講一真法界;全都是講一,一真、一音、一念。
而念佛這個法門,直截了當修一,一心不亂啊!整個法界叫一真,一真法界。一真法界是所入,一心不亂是能入。
一心不亂就是普賢行願。普賢行願最方便的一個修學法,就是念阿彌陀佛。
如果這一句阿彌陀佛真正念好,一句阿彌陀佛裡圓圓滿滿包含十大願王,普賢行願一條都不漏。因為十大願王導歸極樂,一心不亂也是往生極樂,沒有兩樣。
要想到未來,或者想回到過去,用什麼方法?一念就行了。「一」沒有界限,二念就有界限,有界限就無法到過去、未來。界限消除,過去、現在、未來都在面前,說深入已是多餘,原本就在面前。大經云:「十法界一現九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