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5-20
- 最後登錄
- 2025-7-26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30451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0055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記者謹按大唐西域記,載錄當年玄奘大師看到的靈鷲山是這樣的:「接北山之陽,孤標特起,既棲鷲鳥,又類似高臺,
空翠相映,濃淡分色,林木非常茂盛。如來御世垂五十年,多居此山,廣說妙法。頻毘娑羅王(摩竭陀國的國王)為聞法故,
修建道路,自山麓至峰嶺,跨谷陵岩,編石為階,廣十餘步,長五六里,中有二站,一謂「下乘」,即國王大臣至此,
下車步行以進。一謂「退凡」,即謂凡夫到此止步,不令同往。其山頂,則東西長而南北狹,山之西邊,有磚造精舍,
高廣精製,東向開門,如來往昔,多居說法,今作說法之像,高一丈六尺,量等如來之身。」
又說道:「其(靈山)南崖下,有一塔,(紀念)往昔如來於此說法華經。(靈山精舍)南山崖側,有大石室,
如來在昔,於此入定。」由此看來,佛陀是住在靈山頂上的。可能佛陀晚年時,國王大臣,及佛所度的諸弟子眾,
都年老了,為免使四眾弟子爬山辛勞,所以佛駕臨山南崖下,為大眾講經說法。「江山容易改,滄海變桑田。」當年山崖,
而今道公長老所見,已為平地,諸法無常,於此益足相信。愚見如是,是否有當?尚乞高明指正。 |
-
總評分: 威望 + 1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