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5-20
- 最後登錄
- 2025-7-26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30451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0055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這是眾成就。千二百五十人者,是佛的常隨眾。佛度三迦葉師徒共乙千人,又度舍利弗、
目犍連二外道師徒二百人,再度耶舍長者子等五十人,合計為乙千二百五十人。這乙千二百五十人,發願要終身給佛作侍者,
常隨世尊,永不離開,故名常隨眾。「菩薩三萬二千」,菩薩是梵語菩提薩埵之略譯,中國話叫覺有情。覺指佛道,
菩薩行人,發心上求覺道,下化有情,所以叫做菩薩。菩薩三萬二千者,這部十六觀經,完全是要大菩薩來聽,
所以菩薩來得很多,有三萬二千之多。「文殊師利法王子而為上首」,文殊師利翻成中國話叫做妙德。他的功德不可思議,
故叫做妙德。「而為上首」者,上首就是菩薩弟子之中,他是最上的首領。如現在學校裡,稱同學為學長。上首是尊重的稱呼。
但不是同佛比著稱,而是與大弟子比著,他是最上之首領。上首就是在菩薩眾中,他是智慧第一的大菩薩。
因為十六觀想法門,唯有大智慧者,才能觀得起來,故以他為上首。
乙二、發起序
爾時,王舍大城,有一太子,名阿闍世。隨順調達,惡友之教,收執父王,頻婆娑羅,幽閉置於,七重室內,制諸群臣,一不得往。
從爾時王舍大城起,至教我觀於清淨業處止,這段文字叫發起序,敘說發起此時六觀經的因緣。前面證信序的六成就,每部經都大致相同;此發起序,各經各異。
而這部十六觀經更是特別不同,就是兒子欲殺老子要殺母親,以這麼一段文來作發起十六觀經的因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