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20-1-4
- 最後登錄
- 2025-1-14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9050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32555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古韻拾香」紫砂壺石瓢的三種分類
石瓢壺型在紫砂壺可謂是家喻戶曉,殊不知石瓢壺中也有三種壺型:景舟石瓢、子冶石瓢、漢棠石瓢。
一、子冶石瓢
子冶石瓢表現出來了三邊形的流轉變動和靈巧高明組合,視覺衝擊力強。身筒延伸為一個大的三邊形,把為三邊形,壺鈕為三邊形,三橢圓足也構成三邊形,流、把與身筒也構成了的三邊形。這些個三邊形立體而有機的組拼湊。骨格清奇,美麗不俗氣俊秀爽朗,每根線條鋒利如刀,清爽有力量。
作者瞿子冶(1780-1849),名應紹,初號月壺,後改瞿甫,字子冶,清嘉慶至道光年間上海人。善鑑別金石文字、收藏古器物,工詩詞、尺牘、書畫、篆刻、鑑古,善蘭竹,有「詩書畫三絕」之稱。最善畫竹。「子冶石瓢」是他的代表作,子冶石瓢壺身成錐形,橋鈕低平,壺蓋較小,扁而薄,為曼生之後文人壺代表。
二、景舟石瓢
顧景舟因年輕時創作的矮石瓢和子冶石瓢,在壺的製作方面受到了深遠的影響,然而創作大石瓢時,顧景舟在前人的基礎上,作了改變:壺底與壺口的大小被改變了,身筒不再是削直的椎體,而是用手工拍打的功夫,使這一段圓錐略略飽滿、圓渾;壺腹,則呈現微妙的弧線。相應地,壺嘴、鋬與壺身筒銜接處,琢塑出大的弧度,既好像壺體自然生成,又配合了壺身筒的圓渾,壺嘴和鋬做到了胥出自然,同時又舒展有力。
藝術上的領悟與自覺,看似不經意的揮發,其實是潛移默化的積累,壺蓋上的橋紐與平蓋銜接,也如同壺嘴和鋬的處理。各個角度琢塑和緩的弧度到蓋面,又用心地與蓋紐和壺身的圓錐體相呼應,連壺紐形成的內空間,也與壺體造型相映成趣,從壺底到橋紐,成為立體而圓滿、完整的造型。
三、漢棠石瓢
漢棠石瓢顧名思義乃是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徐漢棠所製作的一款石瓢壺。徐門紫砂後人都有仿作此款,現已成為徐門紫砂代表之作。
該款石瓢壺是徐漢棠大師在師承顧景舟大師的基礎上加以發揮、變化的一個款式。景舟石瓢造型簡練、古樸大方、端莊穩重、剛勁有力、敦實調和。用現代設計理論來說其整體設計為典型的單元複合體。所謂單元複合體即整體是由同一元素的不同變體組合而成的造型,此類造型高度統一,和諧美觀,整體感極強。石瓢壺的設計精髓即在此。它的整體都是由不同三角形的變體組合而成的,壺體線型是一個等腰三角形,穿過蓋板與壺鈕連成一個整體;壺把是一個三角形,壺嘴直翹與口面平行延伸線組成的虛空間又是一個三角形;壺底三足平面構成同樣也是一個三角形。暗的,虛的三角形交替連接,構成了一個和諧統一的整體。
來源:冰歆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