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5-20
- 最後登錄
- 2025-7-26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30451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0055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但實際其中含有不道德的事,所謂提高生活享受,應打打算盤,量入為出。若不打算盤,光圖生活享受,沒有錢怎辦?沒有錢祇好去偷去搶,這樣豈不是造罪業!是故此等新學說,其中實含有罪過。
此十六觀經韋提希夫人為當機者,等於阿彌陀經的舍利弗尊者,金剛經的須菩提尊者。韋提希夫人既是此經的當機者,佛講給她聽,亦就是講給我們大家聽。
「此三種業,乃是過去未來現在,三世諸佛淨業正因。」佛在此特別加重解釋,就是勸我們相信,要修這三種福。
這三種福,已經接著說過名為淨業,這個淨業,是三世諸佛都要修的正因,過去諸佛已經涅槃,亦是修這三種福的;現在十方諸佛,
亦得修此三種福;未來諸佛,我們已發菩提心,我們就是未來諸佛之一份子,未來的諸佛還沒有來,還沒有成佛,他們怎麼成佛的呢?
亦得修此三種福。因為這是個清淨業,是成佛的正因。前天講過,成佛是正果,必須修成佛的正因。若是因不正,
則果亦不正,「因地不真,果招迂曲。」。佛講給韋提希,叫她知道,就是叫她堅固她的信心,一定要修這三種福。
下面十六種觀想,隨各人的根機,能夠齊修十六種觀想,是修淨土法門的上根利智者,若不修此十六觀想念佛,而依著阿彌陀經修持名念佛,
亦得修福。福報關係很重要,關乎自利,關乎利他。若是福報不夠,福太薄,乃是前生的關係,前生沒有修好。佛教不是定命論,
定命論者說你該窮,該窮就得受窮。佛教不是定命論,佛教是因緣論,我今生福薄,是前生沒有培福,即前生對布施持戒都太差,
但可以今生培的,我懂得佛說布施持戒是修福的,我可以今生加緊努力的修,今生還來得及,此名因緣論。若是不注意福報,
而聽經修行這都是求智慧非修福。沒有福報,要修行修不來,魔障太多,第一個是病魔,不修行用功沒有病,一欲修行用功,這個病那個病全來了。 |
-
總評分: 威望 + 1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