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8-3-19
- 最後登錄
- 2025-4-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5772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32075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道德臘,道教節日之一
道德臘,道教節日之一。「臘」即祭祀。道教中有「五臘」之說,具體為:正月初一為天臘,五月初五為地臘,七月初七為道德臘,十月初一為民歲臘,十二月初八日為王侯臘。按照道經的說法,故五臘日皆是齋戒祭祀祖先,誦經懺悔,拔度亡者的良日。據明代朱權《天皇至道太清玉冊》〈朝修吉辰章〉載,七月初七道德臘這一天,東、南、西、北、中五方五帝聚會於西方七炁素天。而五帝聚會之日,酆都北陰天帝會考校鬼魂,查生人祖。考及見世子孫所行善惡以定罪福,故宜當醮謝。
三元五臘,漢族傳統節日。三元節日是:正月十五日上元天官節,七月十五日中元地官節,十月十五日下元水官節。五臘節日是:正月初一日天臘,五月初五日地臘,七月初七日道德臘,十月初一日民歲臘,十二月初八日王侯臘。
三官大帝,即天官、地官、水官,亦稱「三官」,又稱「三元」,為道教較早供祀的神靈。一說天官為唐堯,地官為虞舜,水官為大禹。道經稱: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
在道教神系中,有幾位出現時間比三清尊神還早,且神階很高的尊神,天、地、水三官就是其中之一,其是道教最早敬奉的神靈,亦稱「三官大帝」,「三元大帝」,「三官帝君」。
三官大帝的信仰淵源於漢民族對天地水的自然崇拜。在原始社會,天、地、水是人們生產、生活的必要條件,沒有它們,人類無法生存生活,因此人們常懷敬畏之心,虔誠地頂禮膜拜。如《儀禮•覲禮》:「祭天燔柴,祭山川陵升,祭川沉,祭地瘞。」
其註疏燔柴為:「升、沉、瘞」祭禮,是天子。在國行會同之禮及諸侯之盟神也,晉氐族苻堅和羌族姚萇等篤信「三官」,唐南詔王異牟尋與唐使訂盟時,《盟文》開始「上請天、地、水三官,五嶽四濱,及管川穀諸神靈同請降臨,永為證據。
五臘節,五臘日,道教據古代「臘日」祭先祖、百神之制,創五臘日。稱正月一日為天臘,是「五帝校定生人神氣時限長短」之日;五月五日為地臘,是「五帝校定生人官爵、血 肉衰盛」之日;七月七日為道德臘,是「五帝校定生人骨體枯盛」之日;十月一日為民歲臘,是「五帝校定生人祿科官爵」之日;十二月為王侯臘,是 「五帝校定生人處所,受祿分野」之日。
此節日興起既早(南北朝成書的《赤松子章歷》已載此),至今亦為道教所奉行。特別是正月一日的天臘之辰,仍為今日道教之重要節日,屆時要按傳統設醮祭天,祭先祖,以求福壽。
來源:道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