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5-20
- 最後登錄
- 2025-4-7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30447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0072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第四「鎮已伏義」,鎮就是鎮壓,他已經降伏了,還得要常常去巡視、去安撫;如果不常常去巡視,不常常去安撫他,
他雖然歸伏了一個時期,過了一個時期他又想叛變,又有妄動,所以必須常常去巡視安撫,有這個意思在。那麼聖智現前,
在底下講「今明見道」,見道「雖斷見惑,尚有思在。更起觀智,令思伏斷。」縱然思惑斷了,還有塵沙無明在,
所以必須繼續不斷以教理行果,要達到究竟圓滿的無上正覺,這個就是鎮已伏的意思。第五個意思,「上下轉義,王輪有上下轉,
聖智亦爾。三界上下。斷煩惱也。苦法智,斷下界惑。苦類智,斷上界惑也。具此五義,名為法輪。」那麼什麼叫苦法智,什麼叫苦類智,
這個都是佛學專有名詞,諸位可以查佛學字典,佛學字典裡頭有。這個五種講法一般都是小乘說的,大乘講法一般是四種講法,諸位在大乘經典裡常常會看到,
小乘這五種講法還不大容易看到,那麼此地他都引用出來了,很好。
就大乘來說有四義,第一個是「圓滿義」,輪的結構非常之圓滿,「具轂輻網三故」,這是一個非常圓滿的工具。轂就是軸心;輻就是柱,
軸心到圓周連接的柱子;網就是圓周,它有心,它有外面的邊,它也有中間聯繫的,所以這個結構非常之圓滿,那麼佛法也是非常圓滿,
所以用這個來代表,「聖智亦爾,一具三故」。那麼在教法裡面,譬如講經律論,這是圓滿的,理上講教理是戒定慧;行法裡面這個裡面包括的多,
是講八萬四千行門,但是講原則來講它也不外乎三條,我們一般說通常講斷見思、塵沙、無明,這是行法上的;果上講的法身、般若、
解脫,所以是一具三故,很合法輪圓滿的意思。那麼應用在淨土法門來講,在行法裡面是信願行,這就淨土來說信願行;那麼淨土的西方極樂世界在境界上面來講,
它有凡聖同居土、有方便有餘土、實報莊嚴土,那個常寂光土是全都包括了,那是個理,所以很合輪的意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