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20-1-4
- 最後登錄
- 2025-1-14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9050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32555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寶焰牌雲南緊茶:勐海茶廠和下關茶廠生產的有何區別?
普洱茶的形狀有多種,其中做成圓形饅頭狀的,就叫做沱茶。
在沱茶發展演變過程中,有用嫩芽為茶菁,也有以老葉為茶菁的。因為以嫩芽茶菁揉成緊團時,會非常緊密結實,在乾燥過程中,不容易干透(陳以義著《普洱茶史的考證》3頁),所以改進做成碗形,成圓體凹狀,便於烘乾。
▲沱茶
而老葉茶菁擰成緊團,因為葉身較硬,葉面大,甚至還摻有梗條,所以整個茶團比較鬆散,容易干透,即做成香菇型。
為了兩者在命名上區別,凹碗狀的叫沱茶,而香菇型的就叫做緊茶了。因此,緊茶俗稱「蘑菇頭」,早年以供應藏族日常生活飲用主。
今天,國家高級評茶師、旗艦店「普洱藏家」掌柜、世界茶文化交流協會副會長魯文鋒老師,就為茶友們談談「寶焰牌雲南緊茶」。
魯文鋒老師自1998年進入普洱茶領域,成為「普洱教父」白水清嫡傳弟子,歷年藏有百年宋聘號、1952年甲級紅印、88青餅、92方磚、99易昌號等珍品老茶,堪稱名副其實的「普洱藏家」。
▲各式各樣的緊茶
緊茶最早由佛海一地生產,茶青來自佛海、勐龍一帶。目前所能見到的、年代最久遠的緊茶是勐景茶莊、鼎興茶莊的緊茶。
根據《雲南省茶葉進出口公司志》的記載:「每個凈重238 克,七個為一筒, 用嫩筍葉包捆, 每簍十八筒,凈重29.98 千 克」。
▲1987年的班禪禮茶
1949 年雲南省茶葉公司對於緊茶,給了統一的商標品牌:寶焰牌,不論是勐海、下關、景谷、鹽津茶廠生產的緊茶,都要埋入一張寶焰牌內飛,各茶廠的內飛文案略有不同。
勐海茶廠的緊茶, 內飛為正方形,寶焰牌商標下印有「依山設廠、大量製造、份量加重、質量提高」十六個字,但是今天已難覓得。
曾經鄧時海教授見到早年景谷茶廠的緊茶,由李希白老師傅之子珍藏,被視為家傳之寶。
▲早年的景谷緊茶
1986 年以後,雲南省茶葉公司將緊茶的生產計劃撥給下關茶廠,至此「下關寶焰牌雲南緊茶」幾乎每年都有大量生產。
近年新的產品,改以黃紙袋包裝,每三個一袋,包裝紙印有廠寶焰牌」的註冊商標,以及「雲南緊茶」的品牌名稱,中、藏文對照。緊茶內埋內飛,早期與後期的內字體與圖形都有差異,可以輕易辨識。
有些緊茶的毛茶,也經過渥堆發酵的程序。
▲下關寶焰牌緊茶
由於酥油茶中的茶葉必須經過煮沸,與今天我們所提到的 「品茶」概念與方式都不一樣,因此下關茶廠在毛茶選用的等級上,也有不同的標準。一般而言,緊茶選用較粗壯的茶葉,內部會拼進一些碎葉。
以上就是「普洱藏家」掌柜魯文鋒老師的分享,希望對你有幫助!
(普洱藏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