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12-16
- 最後登錄
- 2025-1-19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7597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2948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地界諸神的信仰
大地諸神是指屬於大地江河上所有自然物的神化者,包含土地神、社稷神、山嶽、河海神,以及樹木、石頭、城池、農田、稻禾、井泉、門、灶、床、墳墓、村落等百物之神。
大地諸神之首為后土皇地祇。在道教神系中,后土與玉皇相對應,總司大地山川,為掌陰陽、生育萬物之美與大地山河之秀的女神。中國古代對后土的崇拜淵源甚古,它是原始宗教中對土地神崇拜演54變而來的。據丁山《中國古代宗教與神話考》考證,早在辭、金文中已有關於后土崇拜的記載。他說:神農是商代的農神,後稷是周代的農神,農神都是自地母分化出來的。后土成為國家級的土地大神,似在西漢之際。文帝時從新垣平議,由國家統一祭祀地祇,即后土。元鼎四年(前113),武帝郊雍,親祀后土,並立后土祠于汾陰丘,親望拜,如上帝禮。從此遂成定制,歷代封建王朝皆列入祀典,后土成為與皇天上帝相對應的大神。由於皇室的崇信,民間亦普遍奉祀,於是道教也把后土納入自己的神系。古代奉祀的后土原為男像,唐武則天前已為女像。宋真宗時潘皇后在嵩山建殿,奉后土玄天大聖後像。徽宗政和六年,上徽號曰承天效法厚德光大后土皇地祇。自是以後,后土皆為女像。
在后土神人格化的過程中,各地土地神又先後有了各自的姓氏和名諱。京師的土地神姓黃名崇,主管天下名山大神。河南的土地神姓戴名高,主陰陽相運。豫州的土地神姓範名禮,雍州的土地神姓修名理,梁州的土地神姓黃名宗,荊州的土地神姓張名豫,揚州的土地神姓鄒名混,徐州的土地神姓韓名季,青州的土地神姓名育,兗州的土地神姓費名明,冀州的土地神姓馮名遷,他們上應九星,階領九州,賞善罰惡,救濟蒼生。東晉以後間多奉一些生前做善事者或被認為廉正的官吏作土地。唐宋以來無論城鄉、學校、住宅、寺觀、山嶽皆有土地廟,有供奉的香火。人們對土地的信仰,並不亞於城隍。且因其與人民最接近,對它頗有幾分親切感。人們希望它保佑五穀豐登,家宅平安,添丁進口,六畜興旺。凡是在世間難得到滿足的願望,都希望從它那裡得到。舊時的土地廟,一般都供一男一女兩個神像,男的多為白髮老叟,稱土地公公,女的為其夫人,稱土地婆婆。民間以二月二日為土地生日,到時,官府謁祭,吏胥奉香火者,各以牲樂以獻。村農亦家戶壺漿,以祝神誕。
城隍,中國民間和道教信奉的守護城池之神。城隍神的奉祀,始於南北朝時期。唐代奉祀城隍神已較盛行,每州縣必有城隍神,以致水旱疾疫必禱焉。宋代城隍神信仰已納入國家祀典,凡天下名在地方,功及生民,宮觀陵廟,州縣城隍,禱祈感應,封賜之多,不能盡錄。元朝繼承宋的祀典,並於上都建城隍廟,設像而祠之,封曰聖王。元余闕《安慶城隍顯忠靈佑王碑》記曰:“今自天子都邑,下逮郡縣,至於山夷海嶠、荒墟左裡之內,無不有祠。”明代城隍神信仰趨於極盛。洪武二年,都、府、州、縣城隍各賜王、公、侯、伯之號,並配製相應的袞章冕旒。每歲仲秋祭都城隍神,遣官詣廟致祭,國有大事則告之。明代府州縣新官到任,必先宿齋城隍廟,以與神誓;並稱城隍神于冥中司民命,且有監視糾察官吏之任。清代亦崇祀城隍神,清初定制凡祭三等,城隍為群祀之一,每歲仲秋祭都城隍。——節選自李遠國《中國道教讀本》
來源:道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