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20-1-4
- 最後登錄
- 2025-8-17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20129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34723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滅建州者葉赫」古碑預言滿清滅亡
山海關外瀋陽東北郊外鄂多里開始時只有一個小村落,當地人聚群而居,疊土為城,人稱為通古斯族。其遠祖相傳是唐虞以前便已居住在這裡的肅慎國。帝舜二十五年,肅慎國進貢弓箭,史書已有所載。
通古斯族後代支派繁衍,但每一部落首領都是身材魁梧,熟習騎射的。趙宋時代,金太祖完顏阿骨打是他們族內第一出色人物。明朝萬曆年間,又有一個大人物走上歷史舞台,這就是努爾哈赤(1559年2月21日-1626年9月30日),後人稱為清太祖。
「滅建州者葉赫」預言古碑出土
努爾哈赤出身建州左衛都指揮使世家,祖父覺昌安被明朝授予都指揮使,父親塔克世排行第四子。努爾哈赤從25歲起就率領部落東征西討,遠近部落被他併吞不少。雄心勃勃的努爾哈赤命令工匠建築一所祭神的大殿,乞神保佑他儘快完成統一大業。
工匠幹活時忽然從地裡挖出一塊大碑,上有六個大字:「滅建州者葉赫」(按:愛新覺羅氏家族從建州建立大金(後金)政權,奠基了後來的大清政權)。努爾哈赤見了碑文,又驚又怕,但卻佯裝鎮定,仔細琢磨了一會兒,說道:「這妖言不足信,趕快給我砸斷此碑!」他親眼看著工匠掄起大錘把上書「滅建州者葉赫」六個大字的石碑砸得粉碎,這才悶悶不樂地退回帳中。
第二天來了一個外使,說是奉葉赫貝勒命令來下書,努爾哈赤想起昨日的石碑,躊躇了一會兒喚進帳來,來使呈上書信。上面寫道:
「葉赫國大貝勒納林布祿,致書滿州都督努爾哈赤麾下:爾處滿州,我處扈倫,言語相通,勢同一國。今所有國土,爾多我寡,盍割地與我?」
努爾哈赤看到此處,不由得怒氣上涌,這麼大一點的葉赫部落,竟敢和我作對嗎?你想滅我,我讓你等上它幾百年。於是把來信扯得粉碎,扔到來使臉上,並向來使吼道:「我國土寸土寸金,就是用你們主子的腦袋來換,我也不答應。」說著命令左右逐出來使,使者抱頭鼠竄而去。努爾哈赤即日就出城閱兵,詳申軍律,日夜操練,嚴行部屬,專等葉赫兵來。
葉赫出兵攻建州
葉赫在建州北方,與哈達、輝發、烏拉三部,互為聯絡,名為扈倫四部。又和明朝互通聘問,明朝也略給金帛,命他防守塞外。葉赫主納林布祿得知努爾哈赤統一建州後,就想趁他羽翼未豐時剪滅了他,苦於無故不能發兵,就想出了這條計策。等到使臣回國說明原委,納林布祿大怒:「看我明天就消滅了他!」
葉赫不但聯合了哈達、輝發、烏拉三部,連蒙古的科爾沁、錫伯、卦勒察三部也帶兵匯合到葉赫境內,途中會合了長白山下的二個部落的兵士,共得三萬多人,浩浩蕩蕩殺奔建州而來。
努爾哈赤先派兵駐紮在扎喀城,堵住葉赫來路,又占住古埒山(在今遼寧新賓勝利村),納林布祿全不在意。接著努爾哈赤使用少數老弱殘兵誘敵深入,納林布祿率領的各部聯軍被打得大敗,葉赫西城首領布塞也死於非命。納林布祿無奈只得遣使求和。
努爾哈赤誓師發兵滅葉赫
努爾哈赤既恨葉赫,也恨明朝幫助其他部落誘殺了他的祖父和父親。(參5)他於萬曆44年(公元1616年)統一各部,建立後金稱汗,建元「天命」。天命三年(公元1618年)四月,誓師發兵。
這時明政府因內憂外患疲憊不堪,雖有熊廷弼駐守遼陽,阻住了後金軍隊,但也是勉強自保,至此努爾哈赤有足夠精力攻打葉赫。
此時葉赫國主是金台石。守兵回報後金軍打到城下了,金台石連忙調集兵力固守城池。葉赫國分東西兩城,兩城相距四華里,金台石守東城,西城由貝勒布揚古駐守。努爾哈赤軍隊直接進攻東城,東城守軍剛一望見滿洲軍的影子,就有近一半的士兵跑掉了。氣急敗壞的金台石率領剩下的士兵堅守城垣,努爾哈赤軍隊一時倒也無機可乘。
正好西城派兵來解救東城,被努爾哈赤分兵殺敗,又追到了西城,順勢包圍了西城。可是就在東城守軍望見西城援軍的影子略一鬆懈的時候,東城就被努爾哈赤軍隊攻上了城頭,沒被殺死的守城軍兵紛紛下城逃跑。金台石見城池已破,只好登上高台死戰,並點著了四週的房舍,可惜努爾哈赤軍隊人多勢眾,蜂擁而至,一齊殺入台中。
金台石畢竟驍勇,冒死突圍,可是突然中了一箭,被努爾哈赤軍隊活捉,押送到努爾哈赤面前,金台石面不改色,詈言怒罵不止。努爾哈赤喝令將金台石斬首。
努爾哈赤因掘出古碑「滅建州者葉赫」六字常讓他夜不安寢。但因他的福晉納喇氏就是葉赫國女子(葉赫部貝勒楊吉努之女,納林布祿之妹,納喇氏族遷徙到新地葉赫後,改為葉赫那拉氏;她也是清太宗皇太極的母親,被追封孝慈高皇后)。為了這一線姻親,特令准許葉赫部苟延宗祀。但是暗戒子孫:凡葉赫男子不准給予高官厚位,凡葉赫女子不准與宗室結婚。
葉赫·那拉氏選入宮 建州亡
順治以後各位皇帝都謹遵祖制。傳到咸豐時,已是年代久遠,多時泰平無事,把祖制也漸漸忘了。於是在選宮女時就把非勳戚出身的、葉赫後裔葉赫·那拉氏·惠玉蘭(即後來的慈禧太后)選進了宮裡,不過只充侍女。
按清制皇后以下,一妃、二嬪、三貴人。惠玉蘭初入宮中,只是服侍巾櫛(巾和梳篦,泛指盥洗用具)。到了咸豐四年,蘭兒命入紅鸞殿,緣來福輳,居然得邀天寵。時咸豐帝年小愛花,很快就升她為貴人。不到一兩年功夫,她又生了一位能繼大統的皇子,就是後來的穆宗載淳。這對於後宮乏嗣的咸豐,不啻又是一件天大的功勞。到咸豐晏駕時她是皇貴妃了。六歲的兒子登基,她便被尊為慈禧皇太后,這是名正言順的事,母憑子貴!
慈禧憑兒子穆宗登上了皇太后的寶座,又把兒子推到了一邊,自己垂簾聽政,名為垂簾,實為大權獨攬。在穆宗、德宗兩朝,垂簾竟長達40多年。
大清帝國在葉赫那拉氏慈禧太后統治時期,國勢日敗,風雨飄搖。慈禧太后死後僅及三年,其親侄女葉赫那拉氏隆裕太后,在養心殿接受了退位條件,頒布了清帝退位詔書,大清王朝268年的江山徹底覆亡。「滅建州者葉赫」果然成了一個未卜先知的讖語,也應驗了葉赫國主金台石臨死時的詛咒:「只傳一女、也要滅建州」。
來源:有媯血胤《清秘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