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20-1-4
- 最後登錄
- 2025-8-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9705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33883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中國道教正一派授籙規儀
一、什麼是「籙」?「符」與「籙」有何區別?
籙的本義為「薄藉」,即「記錄」。籙分兩大類:一為紀奉道者之名冊,記載受籙道士的姓名、道號、師承和所授之道階;二為紀諸天曹佐吏之名諱與職能等。即「天神名錄」。通曉此法籙,才能召神遣將,除妖鎮邪。
「符」與「籙」有所不同,符是道教稱為「天神的文字」,似篆字狀,又名「雲篆」、「玉字」、「丹書」、「神符」。符是將神力以「符號」的形式附著在規定的文字圖形上,並書寫在特定的物品(如黃絹、紙、木、石)之上,作為天神的指令,可以鎮魔壓邪,治病求福。
由於「符」、「籙」在功能上有許多相通之處,故統稱「符籙」。
二、授籙的文化內涵有哪些?
道教授籙是特有的宗法傳承體系,其主要的文化內涵有四點:一是法天地、敬祖宗,授籙必先設壇,這個「壇」就是祭拜天地神明祖宗的;二是明師承、皈三寶,按「三山嫡血字派」明其輩份,莊嚴宣誓皈依道經師三寶,維持有序傳承;三是受戒律,發誓願,以宗教教規約束自身,行善戒惡,通過發誓願做到愛國愛教,忠孝仁慈儉,誠信不欺等。四是頒法職、宣教化。《雲笈七籤》云:「籙生通過受籙,戒除情性,止塞愆非,制斷惡根,發生道業,從凡入聖」。受籙之後,名登天曹,就可以代人行法,召遣有靈。
三、道士為什麼要授籙?
法籙是道士應持之典,也是對修道者功行修持的認定,故升授、加授均有嚴格的考核程序。同時法籙又是道士行法的憑證,只有授過籙之後,才能召喚籙上神兵將吏護法顯靈。未授籙者,行法不靈,吏兵遠身,如強行施法,不但不靈,且自身反遭天譴。
其次,道士修持一生,超凡脫俗,一旦羽化,即可憑籙登仙,頒以仙職,免除冥府地獄之苦。
四、什麼叫「經」?「經」與「籙」是什麼關係?
經指經典,供道士學習之用,另外還有「懺」,即「懺文」,也是供道士學習和念誦的。道教經典懺文很多,以《道德經》、《南華真經》、《通虛至德真經》、《文始真經》、《度人經》為主要經典。懺也有很多,如《朝天寶懺》、《三官懺》、《玉皇宥罪寶懺》、《九幽撥罪寶懺》等等。
經與籙的關係,經為學習的理論依據,籙為行法的憑證,籙生授相應的法籙(法職),必同時授以相應的經籙,不能通曉相應的經籙者,亦不能授予相應的法籙。故統稱「經籙派」。
五、籙的種類有哪些?
籙的種類,從大的方面來講,分為「記錄」、「符籙」、「經籙」、「職牒」四大類。記錄是記奉道者名冊及諸天功曹之名;符籙是行法所專用,經籙是供籙生學習念誦的經懺,職牒是受戒的憑證。
籙的種類還有「童子籙」、「觀音籙」(指女童)、「預修籙」、「長生籙」、「拔亡籙」等等。凡可佩帶的籙,又稱佩籙,終生受用。
六、《正一修真略儀》的二十四品有哪些?
據《道藏》正一部《正一修真略儀》記載,太上三五正一盟威寶籙共分二十四階品,以應上八景、中八景、下八景二十四氣。這二十四個階品是:
太上三五正一盟威仙靈百五十將軍籙
太上三五正一盟威三元將軍籙
太上三五正一盟威都天九鳳破穢籙
太上三五正一盟威護命長生籙
太上三五正一盟威九宮捍厄八卦護身籙
太上三五正一盟威太玄四部禁氣籙
太上三五正一盟威龍虎斬邪籙
太上三五正一盟威都章畢印籙
太上三五正一盟威步星罡籙
太上三五正一盟威天靈赤官斬邪籙
太上三五正一盟威九州社令籙
太上三五正一盟威百鬼召籙
太上三五正一盟威考召籙
太上三五正一盟威斬千鬼萬神籙
太上三五正一盟威九天兵符籙
太上九天真符籙
太上九天都統畢籙
太上華蓋斬邪籙
太上三五辟邪籙
太上三皇捍厄籙
太上諸度厄過災籙
太上解六害神符籙
太上女青詔書符
太上九光萬勝籙
古代道士從受百五十將軍籙始,最高的是《上清攝山精圖籙》。根據道士受法籙的高下,又授予不同的名銜。此名銜即表明所受法籙的品位。據《受籙次第法信儀》記載,職位次第是:①正一法位②道德法位③洞神法位④升玄法位⑤洞玄法位⑥五符法位⑦河圖法位⑧洞真法位⑨畢道法位。
七、授籙的三十三階分別是何名稱?
據五十四代天師張繼宗《崆峒問答》記載,這三十三階品是:都功盟威、五雷、大洞、中盟、三洞、預修、祓(fú)亡、誕生、伏魔、文昌、祈嗣、保童、血湖、三宮、北門、真武、玄壇、趙侯、玄女、華蓋、咒詛、九牛、二十八宿、紫微、自然、神霄諸籙。
八、什麼叫「誥」、「詔」、「秩」、「敕」?
「誥」即告訴,用於上告下,是古代一種訓戒勉勵的文告;「詔」指詔令,《史記·秦始皇本紀》:「命有制,令為詔」,古代專指帝皇下達的命令,道教中的「詔」通常指神的詔令。「秩(zhì) 」:在道教表文中的「秩」,通常指神的職位或品級,也指主醮法師的職位或品級。「敕(chì)」,古代特指皇帝的詔書,是自上命下詞,猶「命令」。道教表文中特指神的旨意。
九、什麼叫「盟」、「誓」、「卷」、「契」?
唐朝張萬福在《傳授三洞經戒法籙略說》中記載:「盟,明也,彼此來信,對神以相明也。誓,制也,以言契心告神明也。而自制情欲,不使放逸,期會於道耳。」盟、誓都是一種自下對上的文體。卷、契則取法於世間交易合同,即與神所立的合同憑證。契之所以裁分兩半,一半燒化後給付神明,一半為自身所持為憑。卷、契一同在繳籙科儀中焚化,追隨道士進入天庭。
十、什麼叫關文、火牒、環卷、契卷?
關文即通關文書,道教特指通往神仙關的文書。火牒指用火漆(火溶化的松香)密封的文牒,即密封的公文憑證。環卷,即圈形的文書,亦稱「環書」。契卷即密封的規約。授籙中的關文、卷牒是溝通天神的信物。
(風水天機道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