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1779|回覆: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 道士受持法籙之後如何「事籙」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星座之星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方寸之美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1-2-2 07:22:02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道士受持法籙之後如何「事籙」


道教要求入道者通過內心的宗教修持,不斷提高道學修養和道品階次,以最終得太上之「道」,成為有「道」之士。道教認為人要學道,必須先讀道書,接受法籙的傳授。道教各派的法籙,成為衡量道士修道階次的標準。而道教法籙的傳授,要按照專門的祀神儀式舉行,由此形成道門內部的傳度儀式。授籙,不僅是道士修道之階梯,正一道授籙傳度法會的儀格,又形成道教齋醮儀式的一類。

道教的籙,又稱法籙、道籙、經籙、戒籙、寶籙。籙是道教的一種符書,是道士入道的憑信,也是法師行法的依據。道教的法籙上列有神將吏兵名號,並配有相應的神符,繪有神靈仙真的圖像。道教認為籙是自然之炁結成,是元始神尊化靈應氣形成的文字,由道教的神靈仙真所傳授。道教宣稱受道者名登道籙,才具學習道法的資格,法籙是道士從凡入聖的階梯,是得道成仙的必經途徑。授籙作為正一道的儀式,具有意蘊深沉的宗教意義和特殊的宗教功能。

道士對受持的法籙,需要非常珍惜地佩帶保存,道教稱之為「事籙」。《正一法文太上外籙儀•事籙行戒》說:

事籙之法,恆存其官,憶識位次,人數少多,文武所主,有急呼之。文常佩身,唯欲暫脫,若兼參染,自可脫之。秘籙凈處,勿令去失,去失有罰。依案科儀,穿壞改易,凈之如法。夫妻同道,非為淫穢,帶之存之,彌不可脫,脫之為淫,更增重考。若入余處,凶喪之間,危險鬼賊,恆佩勿脫。神入體中,不存素上,籙符在身,存師在心,帶之不舍,以堅忠信。若有喪產及行出觸穢,皆即解除,依太上秘教。


道士受度的法籙,被視為通靈的信物,受籙道士要終身佩服,才能隨時得到神靈的佑護。《正一威儀經》說:「正一死亡威儀:正一符籙,券契環劍,布囊盛之,隨身入土。」《洞玄靈寶三洞奉道科戒營始》卷五《上清大洞真經目》說:

其正一符籙及諸券契函盛,隨亡師所在山谷或墓內,別作坎安置,余皆不得輒隨身去。所以者,真經寶重,靈官侍奉,屍朽之穢,寧可近之!此最至慎,違魂謫三官,殃及七世子孫,各明慎之。

道士羽化以後,須將所受法籙焚燒,亡魂才會隨之升入仙界,最後得道成真,因此法籙又是登真錄。

道士對受持的道經,應視為經寶而供養,恪守道教寫經、讀經的規定。《洞玄靈寶三洞奉道科戒營始》卷五《上清大洞真經目》載:

科曰:道士女冠所受經戒法籙,皆依目抄寫,裝褙入藏。置經堂靜室或閣如法,具龍壁幡花,真文朝夕供養。不得輕慢泄穢,傳付他人,常當誦念轉讀。若身之後,門人同學校錄供養,不得泄慢。

對於輕慢褻瀆法籙的人,道教宣稱神靈將會予以懲罰,史籍道經中多有不遵法籙儀格而遭受懲罰的例證。杜光庭《道教靈驗記》卷十二《張融法籙驗》說:「隨州道士張融常修寫符籙,取其善價。而圖畫之時,繕寫之際,或委於床榻之上,或致於杯盤之間,逼近葷腥,混雜眠睡,略無恭敬之心。」後張融遭報應得重病,痛苦異常。天台道士陸含真聞訊至其家,告訴張融致病原因說:「三洞法籙,上天寶文,從來不曾護持,多恣輕犯,此是考責之事,必須洗心悔過,懺謝犯觸之愆。縱生不蒙恩,亦死免考掠。如此痛毒,何可忍之?」後張融真心悔過,得到衛法靈官的赦免,從此「考責亦停,疾痛漸愈,半月間平復如故,具以此事書牓於壁,廣勸同人矣」。

杜光庭還記載了一個受都功籙靈驗的故事。《道教靈驗記》卷十一《劉遷都功籙驗》說:「都功籙,昔天師升天於雲台山,告示天地萬神曰:吾升天之後。留太上所賜寶劍、都功印籙,以付子孫,救護億兆。此籙初以版署三品,各有符文,靈官佩受之者,拜刺入靖以付之。至十三世天師,以版籙所傳,製作勞費,所傳既廣,所制不充,改為紙籙或絹素寫之。書篆繢畫,得以精備,自是紙素之用行焉。受者靈應,自有都功籙驗三卷七十餘條。咸通九年,有劉遷者,大賈於西江,力當鉅萬計,因詣十九世天師傳授都功籙。(貝危)信豐贍,致齋嚴潔,愈於眾人。」後劉遷臥疾於金陵,在旅舍已奄奄一息。這時劉遷已被冥官追索,但得遇黃衣使者宣讀素簡丹書:「劉遷身佩正籙,名系上天,非地司所攝,大限既足,可延三十年,在身祿食,依令豐泰。」此後劉遷「遂披褐修道,精專香火,入龍虎山師奉天師矣」。


道教要求道士對所受法籙,要時常佩帶在身,精心護持,杜光庭為此編寫了佩籙靈驗的故事。《道教靈驗記》卷十四《劉圖佩籙靈驗》說:江夏縣吏劉圖佩七十五將軍籙,後太山君遣使者雅羽迎劉圖校定天下簿書,劉圖隨使者至天上見太上老君。劉圖在校定天下簿書之後,太上老君派使者帶劉圖觀看罪福之地,劉圖逐次進入彌離十重天,睹見受罪之人「或著百斤鐵核,或懸頭樹上,或反縛兩手,或入鑊湯之中,或頭戴重石,或鐵叉叉身,或著火中,或更相鞭打,皆身體爛壞,苦毒無堪」。受罪原因「皆因誹謗三寶,欺枉百姓故也」。劉圖又隨使者來到太清宮中,「見三萬六千人著青衣,手執金簡,歌頌經文,飲食備具,音樂震天」。雅羽告訴劉圖說這些人,「生時受佩天官符籙,精進不怠,名入太清,得受此樂」。杜光庭以罪福之地相對比的手法,講述了生時佩籙與不佩籙者,在死後受罪與享樂的不同境遇。

按正一受道威儀,受籙道士要分法位尊卑,如俗人不得與清信弟子同坐,清信弟子不得與清信道士同坐。受籙須有登壇三師,即傳度師、監度師、保舉師,三師登壇依法傳度授籙,受籙道士即步入道階,名錄神真之境。(本文節選自張澤洪《正一道授籙三論》)

(風水天機道長)
已有 1 人評分威望 收起 理由
xo + 1

總評分: 威望 + 1   查看全部評分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Rank: 2

狀態︰ 離線
2
發表於 2021-6-3 13:25:41 |只看該作者
察見淵魚者不詳,智料隱匿者有殃。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8-5 15:39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